伐性之斧的成语故事


伐性之斧

拼音fá xìng zhī fǔ

基本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暂未找到成语伐性之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伐性之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躬逢其盛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闻名遐迩 《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不揪不采
燕处焚巢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破口痛骂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着丈夫就破口痛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地道的傻瓜!’”
繁礼多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迟疑顾望 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小怯大勇 《东观汉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黨同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