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食宵衣的成语故事


旰食宵衣

拼音gàn shí xiāo yī

基本解释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暂未找到成语旰食宵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旰食宵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牛毛细雨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杯弓市虎 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祸福相生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狐疑犹豫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米烂成仓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烟霞痼疾 《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喝风呵烟
六脉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