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的成语故事


七步之才

拼音qī bù zhī cái

基本解释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暂未找到成语七步之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七步之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掷地赋声 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声吞气忍 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能不称官 《汉书·刑法志》:“德不称位,能不称官。”
坐以待旦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寅忧夕惕 《南齐书·明帝纪》:“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
轻财敬士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传杯弄斝 元·无名氏《符金锭》:“投至得今日开筵,传杯弄斝。”
朽木枯株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滴溜嘟噜
取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