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的成语故事


萎靡不振

拼音wěi mǐ bù zhèn

基本解释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暂未找到成语萎靡不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萎靡不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时不再来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人海战术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去食存信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眼意心期 唐·韩偓《青春》诗:“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运筹决胜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隐隐辚辚
水银泻地
北窗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