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鳞甲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yǒu lín jiǎ
基本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暂未找到成语腹有鳞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腹有鳞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薪桂米金 | 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触类而通 |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投笔从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锋芒所向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
评功摆好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他又一次在军党委会上甩帽,为陈老总评功摆好。” |
抃风儛润 | 《宋书 孔頤传》:“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儛润,凭附弥年。” |
面不改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
赤县神州 | 金 元好问《四哀诗 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
委弃泥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