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喉抚背的成语故事

拼音è hóu fǔ bèi
基本解释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出处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暂未找到成语扼喉抚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扼喉抚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当头棒喝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
呆里撒奸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
激浊扬清 |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自郐无讥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请观欲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郐以下无讥焉。” |
言简意少 | |
乐善好义 |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
三户亡秦 | 《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望屋而食 |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
金人缄口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敬时爱日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