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及掩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详细解释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雷声突然响起,使人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措手不及。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塞儿领着这三百人真个是疾雷不及掩耳,杀入府里来。」《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也作「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
百科解释释义: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例子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注音ㄐ一ˊ ㄌㄟˊ ㄅㄨˋ ㄐ一ˊ 一ㄢˇ ㄦˇ
繁体疾靁不及掩耳
感情疾雷不及掩耳是中性词。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近义词迅雷不及掩耳
英语with a rettl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低声下气(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家家户户(意思解释)
- 牛饩退敌(意思解释)
- 鹿伏鹤行(意思解释)
- 声生势长(意思解释)
- 不置褒贬(意思解释)
- 唇齿相依(意思解释)
- 妙言要道(意思解释)
- 竹烟波月(意思解释)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意思解释)
- 风平波息(意思解释)
- 目不邪视(意思解释)
- 兰艾同焚(意思解释)
- 愤懑不平(意思解释)
- 一饭三吐哺(意思解释)
- 一字千金(意思解释)
- 略窥一斑(意思解释)
- 众寡莫敌(意思解释)
- 操之过蹙(意思解释)
- 闲话休题(意思解释)
- 谈过其实(意思解释)
- 扶危翼倾(意思解释)
- 驷马莫追(意思解释)
- 南山之寿(意思解释)
- 过快上涨(意思解释)
- 众口捧月(意思解释)
- 眇眇之身(意思解释)
※ 疾雷不及掩耳的意思解释、疾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 |
取乱存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变化多端 |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
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擦屁股 | 比喻收拾烂摊子。 |
郢人运斧 | 同“郢匠挥斤”。 |
遁迹潜形 | 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 |
盘根究底 |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安身之地 |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动人心弦 |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 |
包羞忍耻 |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
腹热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
箪豆见色 | 比喻计较小利。 |
寝皮食肉 | ①《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
人急偎亲 | 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
招蜂惹蝶 | 犹招蜂引蝶。 |
魂飘魄散 | 同“魂飞魄散”。 |
瘠义肥辞 |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
百世流芬 |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长安道上 |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弭耳俯伏 | 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 |
蒹葭玉树 |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
害羣之马 | 害群之马hàiqúnzhīmǎ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但我在厂里好比是一家之主,我不能容忍那种害群之马。——茅盾《子夜》 |
黑不溜鳅 | 同“黑不溜秋”。 |
义不得辞 |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块人独处 | 指少女还没有出嫁。 |
河山破碎 | 比喻国家遭到外敌侵略,领土沦陷丧失。 |
耕稼陶渔 | 耕地、种田、制瓦、打鱼。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