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分庭抗礼分庭抗礼的意思
fēntíngkàng

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详细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百科解释分庭抗礼,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语出《庄子·杂篇·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清昭连《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复统辖之制。”

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例子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注音ㄈㄣ ㄊ一ㄥˊ ㄎㄤˋ ㄌ一ˇ

繁体分庭抗禮

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感情分庭抗礼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辨析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谜语各部门拒收贿赂

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齐心协力、同心协力、和衷共济

英语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俄语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

日语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

德语jm als Ebenburtiger entgegentreten(sich mit jm auf gleiche Stufe stellen)

法语tenir tête à(demander l'égalité en droits avec q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分庭抗礼的意思解释、分庭抗礼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
玉山倾颓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
涂炭生民 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鲜眉亮眼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左旋右抽 旋:回旋。左边的御者旋回车马,右边的勇士拔刀刺杀。形容作战时的气势。
燎原烈火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一钱如命 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体贴入妙 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虎踪猫迹 痕迹,蛛丝马迹。
瞽言妄举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肘腋之忧 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走后门 比喻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
任人唯贤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借水推船 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
耗子尾巴 耗子尾巴没有肉。比喻没有多大好处,不值得重视。
携老扶幼 携:牵引,搀扶。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
清尘浊水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濯缨洗耳 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以权达变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坐吃享福 呆板单调地生活,消极地,被动地生活,光吃和生长,别的什么也不干。
五彩纷呈 好多种颜色。
衰草连天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筛锣掌号 敲锣吹号。
粉边细丝 指成色好的银锭。
木强敦厚 比喻人品纯朴忠厚,性格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