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东征西怨东征西怨的意思
dōngzhēngyuàn

东征西怨



东征西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详细解释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古先哲王,~。顾予不德,重以劳人。◎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东征西怨[dōngzhēngxīyuàn]

    修订本参考资料:出兵征讨东方,而西方的百姓埋怨不先来解救自己。

    语本书经.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形容人民对仁义之师的盼望。旧五代史.卷一二零.周书.恭帝本纪:「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东征西怨[dōngzhēngxīyuàn]

    出兵征讨东方,而西方的百姓埋怨不先来解救自己。语本《书经.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形容人民对仁义之师的盼望。《旧五代史.卷一二零.周书.恭帝本纪》:「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例子古先哲王,东征西怨。顾予不德,重以劳人。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基础信息

    拼音dōng zhēng xī yuàn

    注音ㄉㄨㄥ ㄓㄥ ㄒ一 ㄩㄢˋ

    繁体東征西怨

    感情东征西怨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东征西怨的意思解释、东征西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中正无私 中正:正直。端庄正直,不存私心。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阴云密布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
三姑六婆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红妆素裹 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贞风亮节 犹言高风亮节。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傻头傻脑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唯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酒阑宾散 阑:尽;宾: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无可非难 无可指责。
百两烂盈 两:同“辆”;烂:灿烂;盈:充满。指妆奁有一百辆车,光彩夺目。形容婚娶的铺张奢华。
暮虢朝虞 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优游自如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抱子弄孙 弄:逗弄。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快乐。
旌旗卷舒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抑暴扶弱 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针头线尾 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紫袍金带 石砚名。菊花名。古代高官的朝服。
猗欤休哉 叹词。多么美好呀!
虑无不周 虑:思虑,考虑;周:周全。思考没有不周全之处。形容考虑问题十分全面。
诫莫如豫 事后的警告不如事前的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