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西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详细解释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古先哲王,~。顾予不德,重以劳人。◎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修订本参考资料:出兵征讨东方,而西方的百姓埋怨不先来解救自己。
语本书经.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形容人民对仁义之师的盼望。旧五代史.卷一二零.周书.恭帝本纪:「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出兵征讨东方,而西方的百姓埋怨不先来解救自己。语本《书经.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形容人民对仁义之师的盼望。《旧五代史.卷一二零.周书.恭帝本纪》:「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例子古先哲王,东征西怨。顾予不德,重以劳人。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基础信息
拼音dōng zhēng xī yuàn
注音ㄉㄨㄥ ㄓㄥ ㄒ一 ㄩㄢˋ
繁体東征西怨
感情东征西怨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卷土重来(意思解释)
- 反水不收(意思解释)
- 善解人意(意思解释)
- 十十五五(意思解释)
- 木石为徒(意思解释)
- 蜂腰削背(意思解释)
- 砺世磨钝(意思解释)
- 根盘蒂结(意思解释)
- 灿烂辉煌(意思解释)
- 河水不洗船(意思解释)
- 熏莸不同器(意思解释)
- 解甲释兵(意思解释)
- 同心合德(意思解释)
- 喜逐颜开(意思解释)
- 月露风云(意思解释)
- 泥古不化(意思解释)
- 汗流接踵(意思解释)
- 乔妆打扮(意思解释)
- 疑似之间(意思解释)
- 出凡入胜(意思解释)
- 挑灯拨火(意思解释)
- 远见明察(意思解释)
- 卷甲衔枚(意思解释)
- 信使往来(意思解释)
- 宁折不屈(意思解释)
- 王司敬民(意思解释)
- 路逢窄道(意思解释)
※ 东征西怨的意思解释、东征西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尘不染 |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
身先士卒 |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
年高德韶 | 年纪大,品德好。 |
男儿膝下有黄金 |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
发扬蹈厉 |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
越扶越醉 | 对有几分醉酒的人,越扶他,他越要装醉。比喻不适当的支持或赞扬会加剧对方的不良状态 |
后悔不及 |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朝兢夕惕 | 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
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咂嘴舔唇 | 见“咂嘴弄舌”。 |
笔耕砚田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萍水偶逢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洁言污行 | 洁:干净;污:污秽。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相违,表里不一 |
箸长碗短 | 形容家用器物凌乱不全。 |
游手偷闲 | 同“游手好闲”。 |
豕虎传讹 | 同“豕亥鱼鲁”。 |
蹈仁履义 | 遵循仁义之道。 |
仰人眉睫 | 指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
天授地设 | 谓天然形成。 |
释缚焚榇 | 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
轻事重报 | 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 |
等夷之心 | 见'等夷之志'。 |
锵锵翼翼 | 恭敬谦和地行走。 |
挨家比户 | 犹挨户。 |
循名课时 | 依照名称或名义寻找,使名副其实。 |
南面王乐 | 指面向南称王称侯,享受王侯之乐。 |
朝名市利 | 即市例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