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殃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详细解释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百科解释意思是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例子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基础信息
拼音rǔ guó yāng mín
注音ㄖㄨˇ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繁体辱國殃民
感情辱国殃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辱国殄民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强颜欢笑(意思解释)
-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意思解释)
- 黄金铸象(意思解释)
- 荦荦大端(意思解释)
- 丑八怪(意思解释)
- 食宿相兼(意思解释)
- 寝食不安(意思解释)
- 儿大不由爷(意思解释)
- 饥渴交迫(意思解释)
- 无所不谈(意思解释)
- 乌飞兔走(意思解释)
- 浃髓沦肤(意思解释)
- 横行无忌(意思解释)
- 心术不端(意思解释)
- 对答如流(意思解释)
- 周公吐哺(意思解释)
- 淡扫蛾眉(意思解释)
- 河东狮子(意思解释)
- 树欲息而风不停(意思解释)
- 万念俱寂(意思解释)
- 站稳脚跟(意思解释)
- 锦囊玉轴(意思解释)
- 目无王法(意思解释)
- 腥闻在上(意思解释)
- 一言难磬(意思解释)
- 文武并用(意思解释)
- 东眺西望(意思解释)
- 旦暮之业(意思解释)
※ 辱国殃民的意思解释、辱国殃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分道扬镳 |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无底洞 | 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
粉身碎骨 |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
腾达飞黄 | 同“飞黄腾达”。 |
跌宕风流 |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
口出大言 |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
才高气清 |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
直言无讳 |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悬剑空垄 | 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
悲从中来 |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
家常茶饭 |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
出乎预料 | 指出人意料。 |
俗不堪耐 |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破罐破摔 |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
东南竹箭 |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
展眼舒眉 |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
兴妖作孽 | 妖魔鬼怪到处闹事作乱。比喻小人兴风作浪,为非做歹。 |
甄心动惧 | 敬慎而保持警惕。 |
酗酒滋事 | 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
闲言赘语 |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
忠孝不并 | 不并:不能同时并行。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即忠孝不能两全。 |
非愚则诬 | 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
诛求无已 | 勒索榨取;没有止境。(诛求:苛求;勒索;已:停止)。 |
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冤假错案 | 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
转面无情 | 翻脸不认人。 |
三年之畜 | 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 |
世轻世重 | 傲慢自负,轻视贤才。如:“当主管若是傲世轻才,自以为是,一定得不到部属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