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民如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例子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mín rú zǐ
注音ㄕˋ ㄇ一ㄣˊ ㄖㄨˊ ㄗˇ
繁体視民如子
感情视民如子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
近义词爱民如子、视人如子
英语regard the masses as one's children(treat the people as one's own childr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时一刻(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首丘之望(意思解释)
- 精神抖擞(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意思解释)
- 梗顽不化(意思解释)
- 开利除害(意思解释)
- 千里莼羹(意思解释)
- 海水桑田(意思解释)
- 歧出歧入(意思解释)
- 蓬门筚户(意思解释)
- 如风过耳(意思解释)
- 还朴反古(意思解释)
- 城下之盟(意思解释)
- 嘁哩喀喳(意思解释)
- 丢车保帅(意思解释)
- 潜消默化(意思解释)
- 应天从物(意思解释)
- 噙齿戴发(意思解释)
- 聊以自娱(意思解释)
- 深文峻法(意思解释)
- 蜃楼山市(意思解释)
- 笔诛墨伐(意思解释)
- 立眉竖眼(意思解释)
- 捶楚求罪(意思解释)
- 超手游廊(意思解释)
- 千古笑端(意思解释)
- 坚明约束(意思解释)
※ 视民如子的意思解释、视民如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乱首垢面 | 犹蓬头垢面。 |
根深蒂结 | 犹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
形影相对 | 同“形影相吊”。 |
因果不爽 | 爽:失。佛教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因果报应从来不会违背。 |
乡风慕义 |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 |
带罪立功 | 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 |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被宠若惊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
覆巢无完卵 | 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
舍己为人 |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
物华天宝 |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还年驻色 | 恢复年轻,永葆青春。 |
危言覈论 |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望表知里 |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
转败为功 |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
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行军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海涸石烂 | 犹海枯石烂。 |
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 |
拙口钝辞 | 拙:拙笨;钝:迟钝,笨拙。粗嘴巴,笨言辞。指不善于言辞。 |
无商不奸 |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 |
金莲寳相 | 芭蕉之一种。 |
知希则贵 | 了解的人少,就会显得珍贵。 |
仰攀俯取 | 仰身可以攀折,俯身可以拾取 |
妄作胡为 | 胡作非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