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责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引咎自责”。
详细解释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同“引咎自责”。
承认过失并自我责备。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五》:「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也作「引咎自责」。
百科解释引咎责躬是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的意思。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例子《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体引咎責躳
感情引咎责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混为一谈(意思解释)
- 硁硁之愚(意思解释)
- 怀真抱素(意思解释)
- 知足不殆(意思解释)
- 胆壮气粗(意思解释)
- 自今而后(意思解释)
- 海立云垂(意思解释)
- 言信行果(意思解释)
- 气谊相投(意思解释)
- 一喷一醒(意思解释)
- 杨穿三叶(意思解释)
- 不敢问津(意思解释)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意思解释)
- 口呆目钝(意思解释)
- 淆混是非(意思解释)
- 长绳系日(意思解释)
- 圣帝明王(意思解释)
- 异政殊俗(意思解释)
- 刮野扫地(意思解释)
- 十万火速(意思解释)
- 忤逆不孝(意思解释)
- 敲冰玉屑(意思解释)
- 悠然自在(意思解释)
- 説好嫌歹(意思解释)
- 言泉会九流(意思解释)
- 拘挛之见(意思解释)
- 刻烛成诗(意思解释)
- 姑置勿问(意思解释)
※ 引咎责躬的意思解释、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释车下走 |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冒天下之大不韪 |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
流连忘反 |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
举手投足 |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禅世雕龙 | 指文章世代相传。 |
拟于不伦 |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
生死肉骨 |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
见风使舵 |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
追欢取乐 | 犹言寻欢作乐。 |
不偢不倸 |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
纡尊降贵 | 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
鸡肠狗肚 |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
曲眉丰颊 | 曲:弯曲。丰:丰满。弯弯的眉毛,丰润的脸颊。形容相貌美丽富态。 |
冷嘲热骂 | 尖刻的嘲笑和谩骂 |
弄兵潢池 |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
耕者有其田 | 耕者:种地的农民。指让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 |
柴毁灭性 |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 |
剜肉补疮 | 为生活所迫;卖掉还没有收获的新丝新谷;虽然度过眼前的困难;却丢掉了以后的收入。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
屡见叠出 | 叠:重叠。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闲花埜草 | 见“闲花野草”。 |
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怜贫恤苦 | 怜:哀怜,同情;恤:体恤,周济。同情周济贫苦的人。 |
枕山襟海 | 靠山依海。 |
反弹琵琶 | 原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 |
脚丫朝天 | 形容忙碌之极。 |
升高能赋 | 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所见。 |
三步并做二步 | 见「三步并做两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