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责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引咎自责”。
详细解释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同“引咎自责”。
承认过失并自我责备。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五》:「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也作「引咎自责」。
百科解释引咎责躬是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的意思。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例子《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体引咎責躳
感情引咎责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霜气横秋(意思解释)
- 辩才无碍(意思解释)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意思解释)
- 兢兢乾乾(意思解释)
- 年高德韶(意思解释)
- 红瘦绿肥(意思解释)
- 嫂溺叔援(意思解释)
- 一辞同轨(意思解释)
- 十室容贤(意思解释)
- 倚闾之思(意思解释)
- 说谎调皮(意思解释)
- 普度众生(意思解释)
- 言多伤行(意思解释)
- 惊魂动魄(意思解释)
- 卖文为生(意思解释)
- 药店飞龙(意思解释)
- 敦庞之朴(意思解释)
- 故步自画(意思解释)
- 深雠大恨(意思解释)
- 疑行无成(意思解释)
- 自动自觉(意思解释)
- 俛拾地芥(意思解释)
- 锦片前程(意思解释)
- 苟且行止(意思解释)
- 言清行浊(意思解释)
- 沉默不语(意思解释)
- 我欲乘风(意思解释)
- 一语为重(意思解释)
※ 引咎责躬的意思解释、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举酒作乐 | 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
一片赤心 | 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 |
惊慌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倩女离魂 | 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
影只形单 | 犹形单影只。 |
绝长补短 | 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 |
梧鼠五技 | 比喻才能虽多不精。 |
养虎为患 |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
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打街骂巷 | 街、巷:指邻里街坊。形容无事生非,寻衅闹事,耍无赖。 |
凿凿有据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无立足之地 | 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
封官许原 | 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
心醇气和 |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
分金掰两 | 见“分斤掰两”。 |
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 |
遮前掩后 |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
遗风余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收兵回营 |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
饮血菇毛 |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 |
七宝团圞 | 圆月的美称。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故云。 |
醉吐车裀 | 同'醉吐相茵'。 |
八音领袖 | 唐玄宗对羯鼓的称呼。 |
黄头女真 | 女真一部落名。 |
挹兹注彼 | 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 |
田连仟伯 | 解释为田间小路接连不断;形容田地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