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收之桑榆收之桑榆的意思
shōuzhīsāng

收之桑榆



收之桑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详细解释

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百科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鲁迅《<华盖集>后记》:“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基础信息

拼音shōu zhī sāng yú

注音ㄕㄡ ㄓ ㄙㄤ ㄩˊ

繁体収之桑榆

感情收之桑榆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近义词亡羊补牢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收之桑榆的意思解释、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来去无踪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逐渐进入美好境界。比喻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避影敛迹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撼树蚍蜉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吃硬不吃软 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久经世故 世俗,俗气,老于世故。
怅然若失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驹留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孔颖达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冠盖往来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忧盛危明 犹言居安思危。
燋头烂额 同“焦头烂额”。
搜奇选妙 搜:寻求,搜罗。搜罗和挑选奇妙的东西。
艳如桃李,凛若冰霜 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悬鼓待椎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折长补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沽酒当垆 沽:通“酤”;沽酒:卖酒;垆: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墩子;当垆:卖酒的坐在垆边。形容名士不遇,埋没民间。也指饮酒作乐。
高低贵贱 贵:尊贵。指物体的价值或人的地位的高下等级。
血浓于水 “血浓于水”是用来形容亲情的成语。
八搭麻鞋 亦作“八答麻鞋”。
赐紫樱桃 葡萄的别名。
细批薄抹 形容略微推敲批改删除。
臼中无釜 已经没有锅了,只能在石臼中做饭。
湖海之士 意思是指气概豪放之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张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