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击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详细解释
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百科解释枕戈击楫,成语,意思是枕着兵器,拍击船桨。“枕戈”出自东晋人物刘琨的典故“枕戈待旦”,“击楫”出自东晋人物祖逖的典故“中流击楫”。此成语可查最早出处是《明熹宗实录》:“兵部右侍郎熊廷弼功著存辽,朕已洞鉴,朝议佥同,特兹起用。方今奴酋荐食狂逞,忠臣义士岂无枕戈击楫之思?你部里便马上差官赍敕前谕本官,仍著彼处地方官敦趣,即日就道,如不顾君命,坚卧托辞,国有宪章,朕不敢贷。并升任尚书许弘纲、侍郎王在晋、祁伯裕奉命已久,都著催促前来任事,不得仍前延缓。故谕。”
出处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基础信息
拼音zhěn gē jī jí
注音ㄓㄣˇ ㄍㄜ ㄐ一 ㄐ一ˊ
繁体枕戈撃楫
感情枕戈击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枕戈待旦、击楫中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灯蛾扑火(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明德惟馨(意思解释)
- 方领矩步(意思解释)
- 刻意经营(意思解释)
- 请将不如激将(意思解释)
- 心术不定(意思解释)
- 暗察明访(意思解释)
- 黄人守日(意思解释)
- 酬功报德(意思解释)
- 怜贫恤老(意思解释)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古貌古心(意思解释)
- 敬鬼神而远之(意思解释)
- 丁一确二(意思解释)
- 千娇万态(意思解释)
- 强记博闻(意思解释)
- 驰声走誉(意思解释)
- 回干就湿(意思解释)
- 造茧自缚(意思解释)
- 厝火积薪(意思解释)
- 魂消魄夺(意思解释)
- 贪心无厌(意思解释)
- 姗姗而来(意思解释)
- 凤头豹尾(意思解释)
- 喂虎割肉(意思解释)
- 男来女往(意思解释)
- 何肉周妻(意思解释)
※ 枕戈击楫的意思解释、枕戈击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
虑事多暗 | 考虑事情不明。 |
墙里开花墙外香 | 比喻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不知道,外面人倒先知道了。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他部门赏识。 |
卧雪眠霜 |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
势穷力竭 |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
平原十日饮 | 平原: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十日饮:连日的设宴招待。平原君为待客而举办的大规模酒宴。指朋友之间的欢宴。 |
蹇视高步 | 指昂首阔步。 |
吃粮不管事 | 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
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蛮触相争 |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栖栖惶惶 | 栖栖:忙碌的样子;惶惶:心不安定的样子。形容忙碌不安。 |
亘古未有 | 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
冷冷淡淡 | 不关注人或冷漠无情。 |
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海沸江翻 | 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
审慎行事 |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
枉使心机 | 枉:徒然。空用心计,白费力气。形容毫无收效。 |
纵情遂欲 | 纵;放纵。放纵心情,顺遂欲念。指不能自我约束 |
脚踏硬地 |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
仰屋窃叹 | 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
幸免于难 | 幸运地躲避了灾难。 |
以手叩额 |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 |
撩东札西 | 犹言舍此就彼。 |
铺马札子 | 元代官府调拨使用驿马的凭证,又称“给驿玺书”,“铺马圣旨”。 |
悠悠自得 | 形容从容不迫,心满意足的样子。 |
强弱异势 | 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