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书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书法,指史笔。
详细解释
南宋朱熹与其门人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
《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据曹魏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别名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堪嘆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书法,指史笔。
南宋朱熹与其门人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据曹魏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别名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
基础信息
拼音zǐ yáng shū fǎ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朝思暮想(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内圣外王(意思解释)
- 面誉背非(意思解释)
- 攻城略地(意思解释)
- 果熟蒂落(意思解释)
- 不挠不屈(意思解释)
- 刿心怵目(意思解释)
- 千里鹅毛(意思解释)
- 刑于之化(意思解释)
- 义海恩山(意思解释)
- 只字不提(意思解释)
- 兰质蕙心(意思解释)
- 嘴尖皮厚腹中空(意思解释)
- 恢恢有余(意思解释)
- 鹰派人物(意思解释)
- 只轮莫返(意思解释)
- 白眉赤眼(意思解释)
- 刻意求工(意思解释)
- 纤悉不苟(意思解释)
- 以身报国(意思解释)
- 贪荣慕利(意思解释)
- 屹然挺立(意思解释)
- 复餗之患(意思解释)
- 攘攘营营(意思解释)
- 盐捕分府(意思解释)
- 相沿成例(意思解释)
- 三浴三薰(意思解释)
※ 紫阳书法的意思解释、紫阳书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据理力争 |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
玉振金声 | 喻文章道德之盛。 |
扼腕兴嗟 | 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
东窗计 |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
搴旗取将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人怕出名猪怕壮 |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
广夏细旃 |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 |
老鼠过街 |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苟且偷安 |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
电光朝露 | 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
乒乒乓乓 | 象声词,形容响声。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六尺之孤 |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
千夫所言如一喙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肺肝如见 | 肺肝:肺腑,比喻内心。比喻心机与谋算统统被别人看出。 |
文人墨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遗簪绝缨 | 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
妙策如神 | 形容计策非常高超。 |
借身报仇 | 见“借交报仇”。 |
远图长虑 | 图:谋划。长远的谋划知考虑。 |
厉精更始 | 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振奋精神,进行革新。 |
若不胜衣 | 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
游人如织 | 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
解事舍人 | 唐姚崇任中书舍人时精明能干,时号'解事舍人'。 |
绳橛之戏 | 古代的一种博戏。 |
皱面还丹 | 人参的别名。 |
顺流而下 | 意思是顺着河流的方向一直下去,形容毫无阻碍。出自《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