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头便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百科解释纳头便拜,成语,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指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纳头指“低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基础信息
拼音nà tóu biàn bài
注音ㄋㄚˋ ㄊㄡˊ ㄅ一ㄢˋ ㄅㄞˋ
繁体納頭便拜
感情纳头便拜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行礼。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解释)
- 戟指怒目(意思解释)
- 不乏其人(意思解释)
- 长袖善舞(意思解释)
- 来来往往(意思解释)
-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意思解释)
- 人来客去(意思解释)
- 至于此极(意思解释)
- 狗彘不食汝余(意思解释)
- 万口一谈(意思解释)
- 横眉立眼(意思解释)
- 广结良缘(意思解释)
- 一百二十行(意思解释)
- 难于启齿(意思解释)
- 小大由之(意思解释)
- 七窍玲珑(意思解释)
- 口不绝吟(意思解释)
- 未知万一(意思解释)
- 诚恐诚惶(意思解释)
- 断纸馀墨(意思解释)
- 赦过宥罪(意思解释)
- 群起攻击(意思解释)
- 携幼扶老(意思解释)
- 磊落奇伟(意思解释)
- 前挽后推(意思解释)
- 怀铅握素(意思解释)
- 三回五解(意思解释)
- 緑林大盗(意思解释)
※ 纳头便拜的意思解释、纳头便拜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悲喜交集 |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
护身符 |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
一仍旧贯 |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
掩目捕雀 |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
恇怯不前 | 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
舞衫歌扇 |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
拿下马来 | 比喻将人制服。 |
相灭相生 | 指互相克制,互相生发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
胸有邱壑 | ①指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
延津之合 | 见“延津剑合”。 |
亿辛万苦 | 极言辛苦之甚。 |
大人不记小人过 |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 |
粗具梗概 | 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 |
心焦如火 |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
盛筵易散 | 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
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辗转思念 | 辗转:转移不定。翻来覆去老想着。形容思念之深。 |
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 |
势不两全 |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无毛大虫 |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 |
陶侃运甓 | 陶侃运甓指陶侃无事时,不愿悠闲自处,早晨将砖搬到屋外后,到晚上再搬回屋内。 |
时光荏苒 | 时光荏苒,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不知不觉中便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岁月匆匆,仿佛昨日还是积雪层层的酷冬,今天已是烈日炙烤的炎夏。时光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勤值历。 |
哀告宾伏 |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
寞寞落落 | 寂寞冷落。 |
紫色蛙声 | 意思是以假乱真。 |
安忍之怀 | 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