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水底摸月 同“水中捞月”。
忧国爱民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江天一色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沽激虚名 沽激:矫情求誉;虚名:名不副实。指以伪装骗取名誉。
开卷有得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仙凡路隔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神分志夺 神:精神;夺:丧失。精神分散,志气丧失。
李下瓜田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敝衣枵腹 衣破肚饥。形容生活困顿。
当门抵户 指撑持门户。
神融气泰 精神融和气息通泰。
玩兵黩武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一邱之貉 见“一丘之貉”。
钳马衔枚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
进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指无关紧要的人,可有可无。
赋食行水 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
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疮痍弥目 疮痍:创伤;弥:满。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
析圭担爵 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假门假氏 见“假门假事”。
剖腹葬肝 剖腹产pōufùchǎn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以产出婴儿或小动物的外科手术。
僧自恣日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此日僧众举罪悔过,无忌无隐,故称。也称佛欢喜日。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
裰领道袍 缀上领圈的道袍。明代内臣服饰的一种。
纸上跃然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描写、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门外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