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膏止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详细解释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修订本参考资料:用油膏灭火,结果火势更旺。比喻举措不当,反而造成不良效果。
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安重诲传:「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百科解释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唐书·安重诲》:“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出处《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基础信息
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
注音ㄊㄡˊ ㄍㄠ ㄓˇ ㄏㄨㄛˇ
感情投膏止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反义词釜底抽薪
英语pour oil on the flames to put out a fir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调兵遣将(意思解释)
- 至死不二(意思解释)
- 驰名中外(意思解释)
- 寸木岑楼(意思解释)
- 江湖医生(意思解释)
- 夏日可畏(意思解释)
- 斗艳争芳(意思解释)
- 遗编绝简(意思解释)
- 恶性循环(意思解释)
- 浑然自成(意思解释)
- 遗闻逸事(意思解释)
- 当家立事(意思解释)
- 不觉技痒(意思解释)
- 吉光凤羽(意思解释)
- 椿庭萱室(意思解释)
- 形输色授(意思解释)
- 湮没罕闻(意思解释)
- 休征嘉应(意思解释)
- 掇乖弄俏(意思解释)
- 池酒林胾(意思解释)
- 吉网罗钳(意思解释)
- 金屋娇娘(意思解释)
- 称奇道絶(意思解释)
- 軲軲辘辘(意思解释)
- 始末根由(意思解释)
- 山鸡眏水(意思解释)
- 民无信不立(意思解释)
- 半死梧桐(意思解释)
※ 投膏止火的意思解释、投膏止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以防万一 |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一: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
逞强称能 | 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
青黄沟木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拿刀弄杖 |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
钻皮出羽 | 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
水落归漕 |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 |
鬼哭神愁 | 形容惊恐忧愁。 |
金马碧鸡 | 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 |
不当不正 |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
行乎富贵 | 行:所作所为。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 |
履盈蹈满 | 谓荣显至极。 |
百废具作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无牵无挂 |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
施衿结褵 |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
席卷天下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苦行赎罪 | 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
朱轓皂盖 | 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
振作有为 | 振作精神,有所作为。 |
称斤掂两 |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
夜长梦短 | 喻因有心事而难以入睡。 |
顽强不屈 | 顽强的毅力,毫不屈服。 |
横徵暴赋 | (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蛮声獠气 | 旧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说话的声气。 |
清浄寂灭 | 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槃寂灭之说。唐韩愈《原道》:“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屏山诗禅》:“時接佛老之徒,聞其所謂清浄寂滅者,而心悦之。” |
一毫不拔 | 意思是一根毫毛也不肯拔。 |
势如彍弩 | 同“不绝如线”。《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汉书·匈奴传下》:“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 |
积习相沿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跌荡放言 | 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