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详细解释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例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基础信息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
繁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正音“鹬”,不能读作“jú”;“相”,不能读作“xiàng”。
感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贬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渔”,不能写作“鱼”。
辨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坐山观虎斗”都有“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的意思;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坐山观虎斗”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
近义词两败俱伤、渔人得利、从中渔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英语When the snipe and ten clam grapple; it is the fisherman who profits.
俄语Кошки грызуется-мышáм раздолье.
日语漁夫(ぎょふ)の利(り)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牢不可破(意思解释)
- 嘴上功夫(意思解释)
- 冒名顶替(意思解释)
- 璧合珠联(意思解释)
- 迷涂知反(意思解释)
- 时乖运蹇(意思解释)
- 出入将相(意思解释)
- 神分志夺(意思解释)
- 翦草除根(意思解释)
- 感恩戴义(意思解释)
- 不舍昼夜(意思解释)
- 占着茅坑不拉屎(意思解释)
- 柳陌花丛(意思解释)
- 任人唯贤(意思解释)
- 不出所料(意思解释)
- 遗风余采(意思解释)
- 力钧势敌(意思解释)
- 尧天舜日(意思解释)
- 转凡为圣(意思解释)
- 人中龙虎(意思解释)
- 尸禄素食(意思解释)
- 屯蹶否塞(意思解释)
- 振裘持领(意思解释)
- 偷奸取巧(意思解释)
- 素王之业(意思解释)
- 明镜鉴形(意思解释)
- 箕裘之业(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全神贯注 |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从恶是崩 | 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敢怨而不敢言 |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胸有丘壑 | 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
眉眼传情 |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
内外勾结 | 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
笨嘴笨腮 |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 |
六通四辟 |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
因事制宜 |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 |
蝇攒蚁附 |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
木石鹿豕 | 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 |
轩轩韶举 | 仪态轩昂就像朝霞飘举蓝天似的。 |
车轮战 | 用比对方多的人轮流跟对方打,使对方因疲乏而失败。 |
朝真暮伪 | 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
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噍类无遗 | 噍类:指活着的人;遗:遗留。没剩下活着的人。 |
汗流浃踵 | 见“汗流至踵”。 |
旬月之间 | 旬:十天。十天到一个月之间。 |
四时充美 | 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
蒲元识水 | 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
拿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早占勿药 | 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
投诸四裔 |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咏嘲风月 | 同“咏月嘲风”。 |
如汤泼雪 | 同“如汤沃雪”。 |
三元白法 | 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 |
意出言外 | 意思或含义表现于语言、文辞上。 |
千头橘奴 | 李衡植橘树千株以养家,并称橘为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