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于安思危于安思危的意思
ānwēi

于安思危



于安思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详细解释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百科解释【名称】于安思危【拼音】yúānsīwēi【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魏源《默觚·学篇七》: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示例】~~,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基础信息

拼音yú ān sī wēi

注音ㄩˊ ㄢ ㄙ ㄨㄟ

繁体於安思危

感情于安思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近义词居安思危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于安思危的意思解释、于安思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不知颠倒 犹言不明事理。
不当不正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
投袂而起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轻手蹑脚 见“轻手软脚”。
人亡物在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临去秋波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正色直言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不辟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井底蛤蟆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破格任用 格:规格,标准。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应名点卯 谓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悬车之年 指七十岁。
含垢弃瑕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
幺麽小丑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异口同辞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颐养精神 保养精神元气。
啮臂之盟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年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馆子门条 太平天国基层单位的招牌。
索诃世界 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Sah?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脩辞立诚 谓撰文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语出《易.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三日仆射 旧指沉湎于饮酒的人。
礼胜则离 意思是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利路名场 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节同时异 表达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