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思危的成语故事

拼音yú ān sī wēi
基本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暂未找到成语于安思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于安思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说黄道黑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
战无不胜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
材疏志大 |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熊罴入梦 |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
憔神悴力 | 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
巍然不动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
足尺加二 | 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
行赍居送 | |
失之若惊 | |
人生在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