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忧国哀民忧国哀民的意思
yōuguóāimín

忧国哀民



忧国哀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详细解释

忧虑国事,哀怜百姓。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也作「忧国恤民」。

百科解释【名称】:忧国哀民【拼音】:yōuguóāimín【解释】: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基础信息

拼音yōu guó āi mín

注音一ㄡ ㄍㄨㄛˊ ㄞ ㄇ一ㄣˊ

感情忧国哀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忧国恤民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忧国哀民的意思解释、忧国哀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不饮盗泉 比喻为人廉洁。
相去无几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遥遥华胄 谓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软骨头 比喻意志薄弱、没有骨气的人,甚至丧失气节的人。
乘胜追击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白袷蓝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
陆詟水栗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迂腐腾腾 迂腐:思想、言谈或举止拘泥于陈规旧章,不切实际;腾腾:兴起的样子。指迁腐之气很重。
丢车保帅 象棋比赛的战术。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
温润而泽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喜功好大 功:功绩,成就;好:爱好,喜欢。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多形容浮夸的作风。
金题玉躞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含血吮疮 吮:用口吸。用嘴吸出病人疮里的脓血。比喻将领十分关心爱护士卒。
白鸡之梦 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人民团体 人民团体指除政府、政府官方机构、企业公司和事业单位以外的团体组织总称。
七品琴堂 封建时代对县令的美称。因县令官阶一般为七品,故云。
悄悄密密 不声张,不让人知道。
摇唇鼓吻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项领之功 项领:首要,比喻要害之地。指第一功。
索然俱散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不二之老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疾病是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引起的,祸患是常因说话不注意而造成的。多用来提醒人们说话要慎重,不能乱说。
薄批细抹 形容为调谐韵,选词改字而吟咏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