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详细解释
见“知足不辱”。
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例子《元史·察罕传》:“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zhǐ bù rǔ
注音ㄓ ㄓˇ ㄅㄨˋ ㄖㄨˇ
感情知止不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近义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音容如在(意思解释)
- 气贯长虹(意思解释)
- 鞠躬尽瘁(意思解释)
- 九牛一毛(意思解释)
- 千变万化(意思解释)
- 圆孔方木(意思解释)
- 亲如手足(意思解释)
- 两肩荷口(意思解释)
- 甜言媚语(意思解释)
- 无敌于天下(意思解释)
- 大锣大鼓(意思解释)
- 使蚊负山(意思解释)
- 椎胸顿足(意思解释)
- 折节向学(意思解释)
- 同尘合污(意思解释)
- 如梦如醉(意思解释)
- 不虞之隙(意思解释)
- 含笑九原(意思解释)
- 饥火烧肠(意思解释)
- 马前小卒(意思解释)
- 谎彻梢虚(意思解释)
- 黄土包子(意思解释)
- 荷橐持筹(意思解释)
- 削衣贬石(意思解释)
- 雪牖萤窗(意思解释)
- 牙清口白(意思解释)
※ 知止不辱的意思解释、知止不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风靡一时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 |
愤愤不平 |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
不得不尔 |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
燕雀之居 | 比喻简陋的庐舍。 |
物物交换 | 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以货易货。 |
否去泰来 |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
责有所归 | 谓责任有所归属。 |
成风尽垩 | 同“成风斤”。 |
亡猿灾木 | 见“亡猿祸木”。 |
十生九死 | 形容历尽艰险。 |
营私罔利 | 谓谋求私利。 |
山高水低 |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
日角珠庭 |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
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拣佛烧香 |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
活眼活现 | 同“活龙活现”。 |
眉头不伸 | 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
遐尔闻名 | 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
面和意不和 |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越人肥瘠 | 瘠:瘦。不在乎越人的肥与瘦。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
纵逸不禁 | 形容放荡不羁。 |
摩诃至那 | 古代印度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
撩东札西 | 犹言舍此就彼。 |
积伶积俐 | 形容十分灵活。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谓很久以前是同一祖宗,为一家人。同姓人之间表示亲热的套语。 |
伤化虐民 | 意思是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 |
名声在外 | 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
霸陵伤别 | 比喻送客上路,黯然伤怀。出自唐·李白《忆秦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