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详细解释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百科解释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例子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注音ㄊㄨㄥˊ ㄓㄡ ㄍㄨㄥˋ ㄐ一ˋ
繁体同舟共濟
正音“济”,不能读作“qí”。
感情同舟共济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济”,不能写作“计”。
辨析同舟共济偏重于“共济”;指同心协力;共度难关;“风雨同舟”偏重于“同舟”;指客观条件相同;处境相同;共同前进。
歇后语一个船上的难友
谜语乘一条船渡江
近义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反义词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英语The people in the same boat help each other.
俄语совмéстно преодолевать трудности
日语同(おな)じ船(ふね)のものはともに助(たす)け合(あ)うこと,困難(こんなん)に際(さい)し利害関係者がともに助(たす)け合(あ)うこ
德语im gleichen Boot sitzen(gemeinsam eine schwierige Situation bewǎltigen)
法语braver vents et tempêtes avec q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话里有话(意思解释)
- 游刃有余(意思解释)
- 避人耳目(意思解释)
- 游刃余地(意思解释)
- 柳户花门(意思解释)
- 哀矜勿喜(意思解释)
- 梗泛萍飘(意思解释)
- 螳臂自雄(意思解释)
- 九天仙女(意思解释)
- 弄巧反拙(意思解释)
- 彰往考来(意思解释)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解释)
- 覆海移山(意思解释)
- 救黥医劓(意思解释)
- 横眉竖目(意思解释)
- 家势中落(意思解释)
- 没屋架梁(意思解释)
- 从恶若崩(意思解释)
- 自诒伊戚(意思解释)
- 食少事繁(意思解释)
- 装模做样(意思解释)
- 危若朝露(意思解释)
- 幕天席地(意思解释)
- 行远升高(意思解释)
- 东墙处子(意思解释)
- 青巾校尉(意思解释)
- 阳和启蛰(意思解释)
- 近不逼同(意思解释)
※ 同舟共济的意思解释、同舟共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十八层地狱 |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
尽人皆知 | 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
桃之夭夭 |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
同归殊途 |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拥书百城 |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
熙熙融融 | 亲爱和睦的样子。 |
强弓硬弩 | 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
回旋余地 | 指做事或说话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 |
海内鼎沸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 |
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季常之癖 | 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
荆棘载途 |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
颤颤巍巍 |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
三对六面 |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
水火无交 |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
知一不知十 | 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 |
勾肩搭背 | 搭背:搭腰。指相互亲密拥抱或并行。 |
审慎从事 |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 |
审曲面埶 | 亦作“审曲面势”。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 |
气吞虹霓 | 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穷原竟委 |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
托公报私 | 借公事报私怨。 |
三徙成国 | 见“三徙成都”。 |
临事而迷 | 指遇到事情总是不清醒。 |
丹徒布衣 | 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 |
玉葬香埋 | 指美丽的女子死亡。含有惋惜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