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避退三舍避退三舍的意思
tuìsānshè

避退三舍



避退三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详细解释

春秋时期,时为晋侯之弟的公子重耳为避晋侯的追杀,带领一班好汉流亡各国。到了楚国时,楚君知其日后必成晋主,于是厚待重耳。后楚君问重耳,如此待他今后有啥回报,重耳只答:以后如果两军交战,晋军当避退三舍,以报楚王之恩。后重耳果夺晋君之位,是为晋文公。数年后楚军攻宋,宋求救于晋,晋文公则采取攻曹、卫二国的办法以使楚军移师救卫。晋文公遂许当年之诺,避军三舍(@@@@@里为一舍,共退@@@@@里外),并联合齐、秦大军,大败楚军。楚帅子玉则因刚愎自用又先在楚王面前夸下海口,兵败之后自刎而死。


基础信息

拼音bì tuì sān shè

注音

近义词趋利避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避退三舍的意思解释、避退三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语近指远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发昏章第十一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胶柱调瑟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知一而不知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耳聋眼瞎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蛮争触斗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世济其美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云端里看厮杀 厮:互相。站在天空的云里看下面的人互相砍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倒持太阿 见“倒持泰阿”。
活神活现 形容生动逼真,像真的一样。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一坐尽倾 满座倾慕。
真凭实据 真实可靠的凭据。
男不与妇敌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个中人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寸有所长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覆舟载舟 覆:颠覆;载:承载。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颓垣废井 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餐风宿草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弱本强末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邪不伐正 见“邪不犯正”。
池鱼之虑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衔尾相属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椎心顿足 同“椎胸顿足”。
以手叩额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
傻眉愣眼 愣眼巴睁lèngyǎnbāzhēng〈方〉∶由于吃惊而眼发直他愣眼巴睁的坐着,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