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言行一致。
详细解释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百科解释言行不贰,成语,作谓语、定语。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出自《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基础信息
拼音yán xíng bù èr
注音一ㄢˊ ㄒ一ㄥˊ ㄅㄨˋ ㄦˋ
繁体言行不貳
感情言行不贰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言行一致
反义词言行不一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能诗会赋(意思解释)
- 人情汹汹(意思解释)
- 寓情于景(意思解释)
- 扬名显亲(意思解释)
- 蛇欲吞象(意思解释)
- 不记前仇(意思解释)
- 枕戈尝胆(意思解释)
- 流水朝宗(意思解释)
- 死而不僵(意思解释)
- 尔汝之交(意思解释)
- 讨流溯源(意思解释)
- 唧唧喳喳(意思解释)
- 是非之心(意思解释)
- 搜索肾胃(意思解释)
- 唯唯绸否(意思解释)
- 应对如响(意思解释)
- 杜邮之戮(意思解释)
- 欹嵚历落(意思解释)
- 头晕眼昏(意思解释)
- 喜形于颜(意思解释)
- 骄阳似火(意思解释)
- 七世子孙(意思解释)
- 三世执戟(意思解释)
- 俗不伤雅(意思解释)
- 祛衣受业(意思解释)
- 掇而不跂(意思解释)
- 哀丝豪肉(意思解释)
※ 言行不贰的意思解释、言行不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姹紫嫣红 |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反反复复 | 一次又一次。 |
桑荫不徙 | 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 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
结结巴巴 |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
备多力分 |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硬语盘空 | 硬:遒劲有力的语句;盘:盘旋。遒劲有力的语文盘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
耳鬓斯磨 |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相知恨晚 |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
戛玉敲金 |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狂涛巨浪 |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
获兔烹狗 |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
没羽之虎 | 比喻怪石。 |
泣涕如雨 |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
叠矩重规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大发慈悲 |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
白黑不分 |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
觥饭不及壶飧 | 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
心慵意懒 | 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
景升豚犬 | 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
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 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 |
积习成俗 |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
慈悲为本 |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方驾齐驱 | 方驾:并排驾马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
炫玉自售 |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
啼哭郎君 |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
一言不合 | 说一句话就不投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