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板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详细解释
比喻国家动荡不安,十分危急。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出处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基础信息
拼音zhōng yuán bǎn dàng
注音ㄓㄨㄥ ㄩㄢˊ ㄅㄢˇ ㄉㄤˋ
繁体中原板蕩
感情中原板荡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死胡同(意思解释)
- 十里洋场(意思解释)
- 人浮于事(意思解释)
- 一沐三握发(意思解释)
- 背紫腰金(意思解释)
- 贪多嚼不烂(意思解释)
- 惜分阴(意思解释)
- 置之不顾(意思解释)
- 枝叶旁牒(意思解释)
- 交颈并头(意思解释)
- 反首拔舍(意思解释)
- 鼠牙雀角(意思解释)
- 吕端大事不糊涂(意思解释)
- 发上冲冠(意思解释)
- 衣不蔽体(意思解释)
- 奉命承教(意思解释)
- 丧失殆尽(意思解释)
- 缓带轻裘(意思解释)
- 插插花花(意思解释)
- 节俭力行(意思解释)
- 硕彦名儒(意思解释)
- 白恰青衫(意思解释)
- 同心协契(意思解释)
- 粗袍粝食(意思解释)
- 随意一瞥(意思解释)
- 三大运动(意思解释)
- 三舍人诗(意思解释)
- 先甲后甲(意思解释)
※ 中原板荡的意思解释、中原板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骑马找马 | 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
根牙磐错 | 犹言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
行之有效 |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
修心养性 |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月地云阶 |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
公子王孙 | 指王公贵族子弟 |
以夷伐夷 |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
以学愈愚 |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
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立身处世 |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 |
求全之毁 | 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调舌弄唇 | 犹言调唇弄舌。 |
命词遣意 | 见“命辞遣意”。 |
深恶痛疾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贞元会合 | 指新旧更迭。 |
三亲四眷 | 见“三亲六眷”。 |
赏善罚否 | 见“赏善罚恶”。 |
韦布匹夫 | 韦布:粗陋衣服;匹夫:平民。泛指平民百姓。 |
后院起火 |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
岐出岐入 | 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
你吹我捧 | 指互相吹嘘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
趋时附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
骥服盐车 | 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
蓄精养鋭 | 犹言养精蓄锐。 |
与世沈浮 | 亦作'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
积极修辞 | 修辞两大手法之一。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
闻风逃遁 | 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