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详细解释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但凡精血成胎者,有~,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百科解释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其称人之魂魄由“三魂七魄”组成,科学尚无法证明宗教所言魂魄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三魂:1.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五十四。儒家谓人有魂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七魄: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出处《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例子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hún qī pò
注音ㄙㄢ ㄏㄨㄣˊ ㄑ一 ㄆㄛˋ
感情三魂七魄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魂魄。
英语soul(three souls and seven sens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人非草木(意思解释)
- 徒读父书(意思解释)
- 不期而遇(意思解释)
- 安土重迁(意思解释)
- 儿女夫妻(意思解释)
- 面无人色(意思解释)
- 指瑕造隙(意思解释)
- 有志难酬(意思解释)
- 无倚无靠(意思解释)
- 俭腹高谈(意思解释)
- 玉石皆碎(意思解释)
- 披红戴花(意思解释)
- 景星庆云(意思解释)
- 狮子大开口(意思解释)
- 日久岁长(意思解释)
- 历历如画(意思解释)
- 富室大家(意思解释)
- 油干灯尽(意思解释)
- 郄诜高第(意思解释)
- 行若狗彘(意思解释)
- 梭天摸地(意思解释)
- 旱魃为灾(意思解释)
- 见素抱朴(意思解释)
- 朱楼翠阁(意思解释)
- 絶无仅有(意思解释)
- 殁世不朽(意思解释)
※ 三魂七魄的意思解释、三魂七魄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人中狮子 | 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过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
体贴入微 | 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 |
封刀挂剑 |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
汪洋大海 |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 |
日久天长 | 指时间很久远。日:指时间。 |
掷果潘安 | 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
招是搬非 |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
星罗棋布 |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
一将成功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挥戈回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
凤毛鸡胆 |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
鄙于不屑 |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
曲学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
磨礲浸灌 | 见“磨砻浸灌”。 |
桃腮粉脸 |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
啜食吐哺 |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世情如纸 | 世情:世态人情。社会上人情像纸一样薄。 |
一目五行 | 犹一目十行。 |
杨花心性 | 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 |
龙伯钓鳌 |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
谈霏玉屑 | 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
修短随化 | 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
顽冥不灵 | 形容愚昧无知。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 客套语。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 |
剪发待宾 | 晋陶侃少时家贫穷。一日大雪,同郡的孝廉范逵前来探望,陶母剪下自己的头发,换得几斛米,做饭招待客人,并剉碎草荐给客人喂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待宾截发”为贤母好客的典故。参见:[[截发留宾]] |
哀丝豪肉 | 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