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百科解释觳觫伏罪,húsùfúzuì,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基础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释)
- 竭诚相待(意思解释)
- 六通四达(意思解释)
- 白手起家(意思解释)
- 壮志未酬(意思解释)
- 没卫饮羽(意思解释)
- 虎体原斑(意思解释)
- 不干不净(意思解释)
- 蚍蜉戴盆(意思解释)
- 能言快语(意思解释)
- 掂斤播两(意思解释)
- 百年之后(意思解释)
- 契合金兰(意思解释)
- 驴鸣狗吠(意思解释)
- 位居极品(意思解释)
- 鬼计百端(意思解释)
- 一身两役(意思解释)
- 嗟来之食(意思解释)
- 打鸭子上架(意思解释)
- 高爵重禄(意思解释)
- 足不逾户(意思解释)
- 胸中柴棘(意思解释)
- 无私之光(意思解释)
- 颐神养性(意思解释)
- 不相问闻(意思解释)
- 不遑宁处(意思解释)
- 郭泰碑铭(意思解释)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老黄牛 |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
顾左右而言他 | 看看两旁的人而谈起别的事情。形容不能正面回答问题而支吾其词的样子。 |
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晚食当肉 |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
寥若晨星 |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
弄虚作假 |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
天理不容 |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拨乱兴治 | 拨:治理;兴:兴起。平定乱世,进行治理。 |
得寸则寸 |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渴者易饮 |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
为人为彻 | 彻:彻底。指帮人要帮助彻底。 |
书香人家 | 同“书香门第”。 |
一掷乾坤 | 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
玉石俱烬 | 美玉和石头一样被烧毁。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
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翠围珠绕 | 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
度长絜短 | 见“度长絜大”。 |
从轻发落 | 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
明刑弼教 |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
贪生舍义 | 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 |
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潜心关注 |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
二十四孝 | 书名。元郭居敬辑。以诗体叙述古代孝子的事迹,计有大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裒、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 |
明白如画 | 像画一样清楚明白。 |
晨风零雨 | 形容亲友离散,天各一方。 |
比肩相亲 | 形容夫妻感情挚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