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百科解释觳觫伏罪,húsùfúzuì,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基础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告奋勇(意思解释)
- 老态龙钟(意思解释)
- 尽如人意(意思解释)
- 荒淫无度(意思解释)
- 计上心来(意思解释)
- 比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功败垂成(意思解释)
- 通邑大都(意思解释)
- 天下无敌(意思解释)
- 粮多草广(意思解释)
- 新发于硎(意思解释)
- 若涉渊水(意思解释)
- 大缪不然(意思解释)
- 赏信罚明(意思解释)
- 撑眉努眼(意思解释)
- 临难不恐(意思解释)
- 背约负盟(意思解释)
- 得尺得寸(意思解释)
- 鱼水深情(意思解释)
- 清仓查库(意思解释)
- 套言不陈(意思解释)
- 百年大业(意思解释)
-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意思解释)
- 一瘸一拐(意思解释)
- 个体经济(意思解释)
- 无赖之徒(意思解释)
- 耕三余一(意思解释)
- 鹅笼书生(意思解释)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咄咄逼人 |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
乐道安贫 |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松风水月 | 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 |
杖履纵横 |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
发聋振聩 |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
泾浊渭清 | 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
持之有故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
疾雷不及掩耳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走鸾飞凤 | 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
流离播越 | 流转迁徙。 |
认贼作子 | 见“认贼为子”。 |
首尾相连 | 见“首尾相继”。 |
拔不出腿 |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
剩菜残羹 |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
司农仰屋 | 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
山珍海胥 | 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 |
英声茂实 | 指美名和盛业。 |
鹄峙鸾翔 | 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
务本力穑 | 本:农业;穑:收割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受夹板罪 | 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
一梦华胥 | 《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
一言寿国 | 一言为定yīyán-wéidìng[that'ssettledthen;oncesthissaid,itmustbekept]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反悔姐姐说的有理,就是这等一言为定,不可再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压线年年 | 年年作缝纫活;比喻徒为他人长期忙碌。 |
王司敬民 | 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 |
三尺童儿 | 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
临时磨枪 | 临时代办línshídàibàn[chargéd'affairesadhoc]在大使或部长不在期间指导外交事务的外交使团中的较低级的官员 |
痼疾烟霞 |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烟霞:指山水。指爱好山水成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