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年的总候数。气象上规定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理应分为七十三候,但为了与月、旬配套方便起见,将每月的26日至月底(无论大月、小月)算为一候,故一年为七十二候。
详细解释
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唐王冰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不同。参阅清李调元《月令气候图说》。
基础信息
拼音qī shí èr hòu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重整旗鼓(意思解释)
- 迟疑不决(意思解释)
- 漫无边际(意思解释)
- 可杀不可辱(意思解释)
- 计然之术(意思解释)
- 夏日可畏(意思解释)
-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意思解释)
- 弃旧图新(意思解释)
- 四肢百骸(意思解释)
- 打破常规(意思解释)
- 因难见巧(意思解释)
- 见猎心喜(意思解释)
- 东怒西怨(意思解释)
- 披露肝胆(意思解释)
- 操刀伤锦(意思解释)
- 日暖风和(意思解释)
- 金瓯无缺(意思解释)
- 行己有耻(意思解释)
- 朝衣东市(意思解释)
- 妇道人家(意思解释)
- 不失旧物(意思解释)
- 虹销雨霁(意思解释)
- 郤诜高第(意思解释)
- 目不给赏(意思解释)
- 锦营花阵(意思解释)
- 眼饱肚饥(意思解释)
- 万贯赀财(意思解释)
- 泉石之乐(意思解释)
※ 七十二候的意思解释、七十二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乱作胡为 | 犹胡作非为。 |
牛头马面 |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团结一致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
子丑寅卯 |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
任人摆布 | 听凭别人操纵处置。 |
姚黄魏紫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调三斡四 | 挑拨是非。 |
从流忘反 | 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
平地起雷 | 犹言平地一声雷。 |
偃武息戈 |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
衔胆栖冰 |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
耳濡目及 |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循墙而走 | 循:沿着。沿着墙走。形容恭谨顺从。 |
班师回朝 |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自出新裁 | 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同“自出心裁”。 |
狂悖无道 | 狂悖:狂妄背理。狂妄猖獗,蛮不讲理。 |
包罗万有 | 犹包罗万象。 |
月坠花折 | 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
引喻失义 |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
肉竹嘈杂 | 肉:口中的歌声;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杂乱。音乐杂乱。 |
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绳愆纠谬 |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
鲐背鹤发 | 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
至智不谋 | 极聪明的人不用搞计谋。 |
励志冰檗 |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
安分守命 | 安守本分,遵行法纪。如:“为人安分守纪,问心无愧,何用在乎别人的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