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赏善罚恶赏善罚恶的意思
shǎngshànè

赏善罚恶



赏善罚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详细解释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赏善罚恶[shǎngshànfáè]

    奖赏行善的人,惩罚作恶的人。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九.经告篇》:「行善益算,行恶夺筭,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分无失。」

    百科解释成语解释赏善罚恶(赏善罚恶)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诗·小雅·瞻彼洛矣序》:“《赡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汉书·贡禹传》:“孝文皇帝时,贵亷絜,贱贪污,贾人赘壻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旧唐书·魏元忠传》:“元忠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亦作“赏善罸否”。《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罸否,宽猛协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奖赏好的惩罚坏的

    出处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例子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鸷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基础信息

    拼音shǎng shàn fá è

    注音ㄕㄤˇ ㄕㄢˋ ㄈㄚˊ ㄜˋ

    繁体賞善罰惡

    感情赏善罚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奖赏好的惩罚坏的。

    近义词赏善罚否、褒善惩恶

    英语reward the good and punish the wicked(bless the good and punish the evil)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赏善罚恶的意思解释、赏善罚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息息相关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耍嘴皮子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心悬两地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前生注定 指今生的命运是前生所注定的,无法改变。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鹤知夜半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
漫天盖地 遍布天地之间。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不孝之子 不孝顺的子孙。
通古达变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乡利倍义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贪赃枉法 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时异事殊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词人墨客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海涯天角 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
扎手舞脚 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患难相扶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
叠见层出 叠:重叠;见:同“现”,出现;层出:接连出现。多次重复出现。
小痴大黠 黠:聪慧。指小事糊涂,大事却很精明。
郎才女姿 见“郎才女貌”。
澹然朱紫 心境澹泊,不刻意追求高官厚禄。
朝露昙花 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旗扁银两 清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
祛衣受业 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