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传檄而定传檄而定的意思
chuánérdìng

传檄而定



传檄而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详细解释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例子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基础信息

拼音chuán xí ér dìng

注音ㄔㄨㄢˊ ㄒ一ˊ ㄦˊ ㄉ一ㄥˋ

繁体傳檄而定

感情传檄而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不战而胜。

近义词传檄可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传檄而定的意思解释、传檄而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秋去冬来 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丢盔卸甲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时来运旋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正正堂堂 形容正大光明。
贤才君子 指有才有德的人。
包举宇内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忸怩不安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遗患无穷 穷:尽。留下无穷的祸患。形容后果极坏,影响严重。
螭魅魍魉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泡蘑菇 故意东拉西扯或纠缠来拖延时间。
掩映生姿 掩映:隐约映衬。指景物互相衬托更显出景物的美。
神谟庙算 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仅容旋马 指住宅地方狭小。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养虎自齧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鱼书鴈帛 泛指书信。
崎嶔历落 形容性行卓异不凡。同“崟崎磊落”。
絶长补短 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
噼哩啪啦 1.也作“噼里啪啦”。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2.形容说话干脆、爽直,铿锵有力。
二十四旗 清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与原有满族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湮没不彰 名声被埋没,没有宣扬。湮:埋没;彰:明显。
呆里藏乖 外表呆头呆脑而内心却很机灵。
长啜大嚼 形容狂饮暴食。
不明底蕴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