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并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shí bìng jǔ
注音ㄊㄨㄥˊ ㄕˊ ㄅ一ㄥˋ ㄐㄨˇ
繁体同時並舉
感情同时并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英语simultaneously carry ou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笑置之(意思解释)
- 七零八落(意思解释)
- 强做解人(意思解释)
- 金兰之友(意思解释)
- 亡立锥之地(意思解释)
- 涅而不淄(意思解释)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解释)
- 僵桃代李(意思解释)
- 人亡邦瘁(意思解释)
- 生死不易(意思解释)
- 箭拔弩张(意思解释)
- 月书赤绳(意思解释)
- 瞒上欺下(意思解释)
- 残山剩水(意思解释)
- 小试牛刀(意思解释)
- 高明远见(意思解释)
- 发怒冲冠(意思解释)
- 划粥割齑(意思解释)
- 一日三复(意思解释)
- 执法无私(意思解释)
- 题名道姓(意思解释)
- 大哄大嗡(意思解释)
- 理争尺寸(意思解释)
- 万兴未艾(意思解释)
- 辨伪去妄(意思解释)
- 摩诃至那(意思解释)
- 一递一口(意思解释)
- 无从下手(意思解释)
※ 同时并举的意思解释、同时并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鬼哭神嚎 |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
体国经野 |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
以假乱真 |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
略胜一筹 |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 |
陆离斑驳 |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
信口开呵 | 见“信口开合”。 |
竹杖芒鞵 | 鞵: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
茫无边际 |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
天下匈匈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披肝挂胆 | 形容对人对事极尽忠诚,毫无保留。 |
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不可救药 |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
持枪实弹 |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
开山之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心乔意怯 |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
齐心涤虑 | 同“斋心涤虑”。 |
魏颗结草 |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
乐事劝功 |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 |
大吆小喝 | 大声喊叫、谩骂。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官腔官调 | 官场中的门面话,指利用规章、手续来推托、责备的话 |
宥坐之器 | 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 |
十六字诀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简称。中国工农红军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年月开始形成,以后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进一步的发展。 |
赐床调羹 | 指唐诗人李白见知于玄宗。 |
造极登峯 | 登峰造极。喻达到极点。 |
有斧无柯 | 比喻有卓越的才能,却没有借以施展的条件。 |
年盛气强 |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