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落荒而逃 |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死心塌地 |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
柳眉踢竖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 |
视如敝屣 |
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
三顾草庐 |
见“草庐三顾”。 |
南航北骑 |
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
推而广之 |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
愧不敢当 |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 |
无所不用其极 |
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
一寒如此 |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
骇龙走蛇 |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砥砺风节 |
磨炼品格、节操。 |
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
整衣敛容 |
整理衣裳,端正仪容。 |
头晕眼昏 |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
铲草除根 |
铲:消灭;除:去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枯朽之馀 |
谓衰病残年。 |
留芳千古 |
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扶危济急 |
犹扶危济困。 |
做于涂炭 |
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
目守延年 |
比喻时日短暂,唯有眼神能够触及。 |
三十六苑 |
汉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 |
醉眼蒙眬 |
指酒醉后眼睛迷糊的样子。 |
龙隐弓坠 |
旧时比喻皇帝死。 |
除尘涤垢 |
比喻扫除一切黑暗势力。也比喻清除旧的不合理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