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
shíshìzhīyì,bìyǒuzhōngshì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基础信息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注音ㄕˊ ㄕˋ ㄓ 一ˋ,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 ㄕˋ

感情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解释、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凤协鸾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从吾所好 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勤工俭学 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贝阙珠宫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鼠雀之辈 蔑视他人之词。谓鄙陋卑微之徒。
蔚为大观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蔚为:草木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无名小卒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生众食寡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自产自销 自己生产自己销售。
无如之奈 犹无如之何。
饮灰洗胃 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比喻悔过自新。
知其不可为而为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施恩布德 施:给予;布:布施。给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一般见识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言不二价 见“言无二价”。
适情率意 犹言放任情意。
穿文凿句 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绳枢瓮牖 绳枢:用绳子系门,来代替转轴。形容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多指贫穷人家。亦作“瓮牖绳枢”。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号天扣地 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车尘马迹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另眼看觑 另:别的,另外;觑:细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特别照顾与优待。
虚船触舟 虚:空;舟:船。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
孤舟独桨 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编户齐民 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流火之乌 武王伐纣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
九折成医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