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不知书目不知书的意思
zhīshū

目不知书



目不知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目不识书”。

详细解释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目不知书[mùbùzhīshū]

    不会读书写文章。

    《旧唐书.卷二零.哀帝本纪》:「楷目不知书,手仅能执笔,其文罗衮作也。」《明史.卷二一七.吴道南传》:「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

    百科解释目不知书,成语,指不会读书写文章。

    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基础信息

    拼音mù bù zhī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ㄓ ㄕㄨ

    繁体目不知書

    感情目不知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近义词目不识书

    反义词满腹经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目不知书的意思解释、目不知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临潼斗宝 比喻夸耀豪富、争强赌胜的行动。
道东说西 见“道西说东”。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如花似玉 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捧毂推轮 扶着车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
大肆挥霍 大肆:任意;放纵。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大吹大擂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打鼓;表示庆贺。现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倚酒三分醉 倚:倚仗。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旰食宵衣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乘兴而来 兴冲冲地来到。
惊恐失色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批郤导窾 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灰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
冰消冻释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握纲提领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领或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
邹衍谈天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咨牙俫嘴
寸心不昧 寸心:区区之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
雄深雅健 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青霄白日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弄月抟风 弄:玩弄;抟:捏聚成团。指以吟咏风花雪月、闲适生活的写作。
霞振云从 形容众多。
优游不迫 形容从容闲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