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蛮触相争蛮触相争的意思
mánchùxiāngzhēng

蛮触相争



蛮触相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详细解释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蛮触相争[mánchùxiāngzhēng]

    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或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

    百科解释蛮触相争,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后遂以“蛮触相争”等指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例子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蛮触相争,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基础信息

    拼音mán chù xiāng zhēng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ㄒ一ㄤ ㄓㄥ

    繁体蠻觸相爭

    感情蛮触相争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近义词蛮争触斗、蛮触之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蛮触相争的意思解释、蛮触相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励志竭精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气生气死 气:气恼。气得死去活来。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恶稔贯盈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扑杀此獠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靡然向风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用一当十 比喻以寡敌众。
百虑一致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亡猿灾木 见“亡猿祸木”。
外愚内智 智:聪慧。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置之死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出出律律 象声词。
智勇兼全 同“智勇双全”。
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一尘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任人唯贤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佯狂避世 佯:假装。假装疯狂以回避世人。
大相迳庭 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徇国忘身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才疏识浅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索隐行怪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钻穴踰墙 亦作'鑽穴逾墙'。见'钻穴逾墙'。
外交辞令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怀铅吮墨 形容写作时构思的举动和神态。
斧凿痕迹 痕迹hénjì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他的写作有着草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