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方底圆盖方底圆盖的意思
fāngyuángài

方底圆盖



方底圆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详细解释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方底圆盖[fāngdǐyuángài]

    修订本参考资料:方形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两不相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方底圆盖[fāngdǐyuángài]

    方形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两不相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基础信息

    拼音fāng dǐ yuán gài

    注音ㄈㄤ ㄉ一ˇ ㄩㄢˊ ㄍㄞˋ

    繁体方底圓蓋

    感情方底圆盖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事物不投合。

    近义词方枘圆凿

    英语a square bottom with a round cover--in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方底圆盖的意思解释、方底圆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人所共知 人人都知道。
霸道横行 横行霸道,蛮横无理。
胡言乱道 胡言乱语。
披云雾睹青天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热热乎乎 指事物温温热热或人待人亲切热诚、有同情心的或充满深情的状貌。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敛色屏气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千秋万代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于今为烈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靡颜腻理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一而二,二而一 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初试锋芒 见“初露锋芒”。
不请自来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如梦初觉 见“如梦初醒”。
各如其意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
五谷丰稔 五谷:稻、黍、稷、麦、菽的总称,泛指各种谷物;稔:庄稼成熟。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
弃伪从真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百不一贷 犹言无一宽免。
被发详狂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丰屋之祸 见“丰屋之戒”。
惊起梁尘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必死无疑 意思是形容某人一定会死,不容任何质疑。出处:因为我知道,这岛的两头都各有一股急流,它们必然会在几海里以外汇合,到那时,我是必死无疑了,而且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过这场灭顶之灾。(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
疾不可及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如奉纶音 就像奉了帝王的诏书旨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不得违抗的命令。
椒举班荆 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凑口馒头 快到嘴的馒头。比喻即将得到的好处。
一年三秀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