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底圆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详细解释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修订本参考资料:方形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两不相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知法犯法(意思解释)
- 不识抬举(意思解释)
- 劳思逸淫(意思解释)
- 金锣腾空(意思解释)
- 掊斗折衡(意思解释)
- 弄斤操斧(意思解释)
- 忸忸怩怩(意思解释)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解释)
- 运开时泰(意思解释)
- 戴天履地(意思解释)
- 纷纷议论(意思解释)
- 北辕适楚(意思解释)
- 量材录用(意思解释)
- 杳无消息(意思解释)
- 装疯作傻(意思解释)
- 弋人何篡(意思解释)
- 寂天寞地(意思解释)
- 贻厥孙谋(意思解释)
- 恤孤念寡(意思解释)
- 花街柳市(意思解释)
- 推诚相见(意思解释)
- 衆口铄金(意思解释)
- 跳塔轮铡(意思解释)
- 递递迢迢(意思解释)
- 托物喻志(意思解释)
- 水裙风带(意思解释)
- 辞顺理正(意思解释)
※ 方底圆盖的意思解释、方底圆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人所共知 | 人人都知道。 |
霸道横行 | 横行霸道,蛮横无理。 |
胡言乱道 | 胡言乱语。 |
披云雾睹青天 |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热热乎乎 | 指事物温温热热或人待人亲切热诚、有同情心的或充满深情的状貌。 |
大含细入 |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笔伐口诛 |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敛色屏气 |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
千秋万代 |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
于今为烈 |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
靡颜腻理 |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
一而二,二而一 | 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
初试锋芒 | 见“初露锋芒”。 |
不请自来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如梦初觉 | 见“如梦初醒”。 |
各如其意 |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 |
五谷丰稔 | 五谷:稻、黍、稷、麦、菽的总称,泛指各种谷物;稔:庄稼成熟。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 |
弃伪从真 |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百不一贷 | 犹言无一宽免。 |
被发详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 |
惊起梁尘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
必死无疑 | 意思是形容某人一定会死,不容任何质疑。出处:因为我知道,这岛的两头都各有一股急流,它们必然会在几海里以外汇合,到那时,我是必死无疑了,而且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过这场灭顶之灾。(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 |
疾不可及 |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
如奉纶音 | 就像奉了帝王的诏书旨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不得违抗的命令。 |
椒举班荆 | 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
凑口馒头 | 快到嘴的馒头。比喻即将得到的好处。 |
一年三秀 |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