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赴汤蹈火赴汤蹈火的意思
tāngdǎohuǒ

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详细解释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百科解释赴汤蹈火,汉语成语,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的前进。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自始至终,寂然无声。乃使执法往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王所用。虽使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出处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例子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注音ㄈㄨˋ ㄊㄤ ㄉㄠˇ ㄏㄨㄛˇ

繁体赴湯蹈火

正音“赴”,不能读作“pū”;“蹈”,不能读作“tāo”。

感情赴汤蹈火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辨形“蹈”,不能写作“滔”、“倒”。

辨析赴汤蹈火和“出生入死”;都表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出生入死”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程度上重于赴汤蹈火;赴汤蹈火偏重在不畏艰险;一般用来表示决心和愿望。

谜语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英语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俄语готóв в огóнь и в вóду

日语水火(すいか)の中に飛び込(こ)んでいく。〈喻〉いかなる危険や艱難をもいとわない

德语für jn durchs Feuer gehen

法语braver tous les périls(courir tous les risques pou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的意思解释、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友于兄弟 友:兄弟相敬爱。形容兄弟之间互相敬爱。
斗酒只鸡 一斗酒一只鸡,指简便酒食。以鸡和酒祭奠亡友。
浑身是胆 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短叹长吁 吁:叹息。短一声、长一声不停地叹气。
倾城倾国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不复堪命 指无法再活下去。
一相情愿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言行若一 见“言行抱一”。
啸傲湖山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三五成群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无愧屋漏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原指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蹈常习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沾沾自满 犹言沾沾自喜。
周公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涸思干虑 犹言绞尽脑汁。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裁心镂舌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血风肉雨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相视失色 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
商彝周鼎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九旋之渊 九:多数;旋:旋窝;渊:深渊。旋窝多的深渊。比喻智谋深广。
三揖三让 古代迎宾之礼。
七十二沽 河北省境白河支流,相传有七十二沽,其在天津者有二十一沽,故亦以借指天津。
知命不惑 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强弱异势 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定省温凊 谓子女朝夕。四时侍奉父母起居,问其安好。
朝里有人好做官 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有了权力,自己也能得到推荐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