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详细解释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百科解释以貌取人(yǐmàoqǔrén):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子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基础信息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注音一ˇ ㄇㄠˋ ㄑㄨˇ ㄖㄣˊ
繁体以皃取人
感情以貌取人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辨形“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
歇后语刘备轻看庞统
谜语面试;皇帝选美女
近义词表里如一
反义词量才录用
英语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俄语судить по внешнему виду
日语外見(がいけん)だけで人柄(ひとがら)や能力(のうりょく)を決(き)める
德语jn nur nach dem ǎuβeren Schein beurteilen(von der Schale auf den Kern schlieβen)
法语juger les gens seulement par leur apparenc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释)
- 寸木岑楼(意思解释)
- 败兴而归(意思解释)
- 穷途落魄(意思解释)
- 鞍马劳困(意思解释)
- 豚蹄穰田(意思解释)
- 愁肠九回(意思解释)
- 贝锦萋菲(意思解释)
- 敏于事,慎于言(意思解释)
- 徒有虚名(意思解释)
- 妙手丹青(意思解释)
- 不敢问津(意思解释)
- 娓娓可听(意思解释)
- 考绩幽明(意思解释)
- 扬扬自得(意思解释)
- 寝馈书中(意思解释)
- 集腋为裘(意思解释)
- 累见不鲜(意思解释)
- 阴灵不散(意思解释)
- 死声淘气(意思解释)
- 一家之论(意思解释)
- 众心如城(意思解释)
- 鼋鼍为梁(意思解释)
- 鉴往如来(意思解释)
- 八卦方位(意思解释)
- 斲雕为朴(意思解释)
- 一鼓而擒(意思解释)
- 打谩评跋(意思解释)
※ 以貌取人的意思解释、以貌取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野无遗贤 | 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
攻城略地 |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不即不离 |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
业业兢兢 | 犹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貌。 |
齐东野语 |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
染指于鼎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坎止流行 |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郎才女貌 |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
主辱臣死 | 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只有以死报之。 |
和和睦睦 | 指相处融洽友好。 |
阿谀曲从 | 阿谀: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
虹霓吐颖 | |
看碧成朱 |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
刀子嘴豆腐心 | 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软弱。 |
枯鱼之肆 |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
羹藜唅糗 | 藜,野菜;唅,食也。泛指饮食粗劣。亦作“羹藜含糗”。 |
赤心奉国 |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浊酒一杯 | 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 |
遐思遥爱 | 遐:远。作远处思念与爱慕。形容爱慕的深切。 |
丰功懋烈 | 丰:丰厚;懋:盛大。巨大隆盛的功业。 |
声威大震 | 声势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
言行计从 | 同“言听计从”。 |
言之有故 | 所说的话有根据。 |
大事铺张 |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
群而不党 |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
椎拍宛转 | 语出《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谓顺随变化。 |
弃德从贼 | 释义为弃德从贼指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