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抚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出处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例子刘师培《文说》:“虽感时抚事,亦志洁行芳。”
基础信息
拼音gǎn shí fǔ shì
注音ㄍㄢˇ ㄕˊ ㄈㄨˇ ㄕˋ
繁体感時抚事
感情感时抚事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海内澹然(意思解释)
- 精妙入神(意思解释)
- 杯水之谢(意思解释)
- 取予有节(意思解释)
- 狂风恶浪(意思解释)
- 汗流浃肤(意思解释)
- 不随以止(意思解释)
- 硕望宿德(意思解释)
- 心焦如焚(意思解释)
- 耻居人下(意思解释)
- 模模糊糊(意思解释)
- 死灰槁木(意思解释)
- 愧天怍人(意思解释)
- 吾膝如铁(意思解释)
- 软刀子(意思解释)
- 周游列国(意思解释)
- 逐字逐句(意思解释)
- 水光山色(意思解释)
- 形夸骨佳(意思解释)
- 自视不明(意思解释)
- 明珠夜投(意思解释)
- 枉费心力(意思解释)
- 狂风怒吼(意思解释)
- 瞠目咋舌(意思解释)
- 急病让夷(意思解释)
- 蓄势待发(意思解释)
- 问牛及马(意思解释)
- 齐世庸人(意思解释)
※ 感时抚事的意思解释、感时抚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失魂丧胆 | 形容极度恐慌。 |
乌合之众 |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铁杵:铁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肯花力气,事情一定能成功 |
逊志时敏 | 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
思绪万千 | 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
尺板斗食 | 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 |
熬清受淡 | 熬:忍受。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晨昏定省 | 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
急处从宽 |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强买强卖 | 强迫买或卖。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
豺狼塞路 | 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比喻坏人当权。 |
坐卧不离 | 谓时刻相随。 |
分茅列土 |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
花貎蓬心 | 指虚有其表。 |
冯唐头白 | 同“冯唐易老”。 |
回禄之灾 |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指火灾。 |
粒米束薪 | 粮柴少得可怜。 |
劣迹昭着 |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
断纸余墨 | 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
文武兼备 |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衔橛之虞 | 同“衔橛之变”。 |
折角之口 |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
金鼓喧阗 |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家族制度 | 生产资料为家庭所有,法律、礼教以保护家庭为基础,一切由家长支配的制度。 |
一时独步 | 谓在一个时期名气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