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挠腮撧耳挠腮撧耳的意思
náosāijuēěr

挠腮撧耳



挠腮撧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详细解释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基础信息

拼音náo sāi juē ěr

注音ㄋㄠˊ ㄙㄞ ㄐㄩㄝ ㄦˇ

繁体撓顋撧耳

感情挠腮撧耳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状语;指慌乱焦急。

近义词撧耳挠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挠腮撧耳的意思解释、挠腮撧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望无际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低头耷脑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不法之徒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刁钻古怪 刁钻:狡诈。为人行事狡诈怪僻。也形容问题、题目冷僻、怪异。
笔底春风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钗横鬓乱 鬓:耳边的头发;钗:妇女的首饰,由两股合成。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睡眠初醒时未梳妆的样子。
以火止沸 见“以汤止沸”。
苟且偷安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岛瘦郊寒 唐朝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多以清切凄苦为主。
马浡牛溲 见“马勃牛溲”。
披肝露胆 见“披露肝胆”。
除害兴利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片甲无存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亡国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身遥心迩 犹言身远心近。
如痴如梦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五侯蜡烛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烹龙炰凤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深文巧劾 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劾:揭发罪状。以巧妙手段,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三十二天 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煎汤洗臀 比喻洗刷了臭名声。
緑珠坠楼 指晋石崇爱妾绿珠被强暴所逼坠楼而死之事。
玉烛调和 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势位至尊 至:极。极其尊贵。
矫心饰貌 掩盖真情,虚饰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