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子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ㄙㄢ ㄈㄣ
感情鼎足三分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
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
英语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情天泪海(意思解释)
- 毕其功于一役(意思解释)
- 有缘千里来相会(意思解释)
- 麦秀两歧(意思解释)
- 导以取保(意思解释)
- 黑地昏天(意思解释)
- 不可限量(意思解释)
- 累死累活(意思解释)
- 菲食薄衣(意思解释)
- 上吐下泻(意思解释)
- 妻荣夫贵(意思解释)
- 耳边风(意思解释)
- 如应斯响(意思解释)
- 飞遁鸣高(意思解释)
- 大富大贵(意思解释)
- 目不忍睹(意思解释)
- 不声不吭(意思解释)
- 彻上彻下(意思解释)
- 性烈如火(意思解释)
- 火妻灰子(意思解释)
- 静观默察(意思解释)
- 盘石犬牙(意思解释)
- 徇国忘家(意思解释)
- 横尸遍野(意思解释)
- 省方观俗(意思解释)
- 足尺加二(意思解释)
- 七七事变(意思解释)
- 事到临头(意思解释)
※ 鼎足三分的意思解释、鼎足三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屈艳班香 |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
穿凿附会 |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
枝外生枝 |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
不可侵犯 | 不能侵凌触犯。 |
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触类而长 |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
福轻命薄 | 指没福消受,短命。 |
可乘之隙 | 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 |
千刀万剐 |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 |
止暴禁非 | 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
张公吃酒李公颠 | 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
闭境自守 | 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
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驷马高盖 | 见“驷马高车”。 |
栉发耨苗 | 栉:梳理;耨:除草。梳头发,除杂草。比喻事情利多害少。 |
始末缘由 |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含仁怀义 | 谓有仁义之德。 |
大露头角 | 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
钳马衔枚 |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 |
仰面唾天 |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
千生万死 | 谓历尽艰险。 |
殊勋异绩 | 殊:突出。勋:功勋。异:不同。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 |
殚财竭力 |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 |
潜移嘿夺 | 见“潜移默夺”。 |
蒹葭玉树 |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
浮以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险象跌生 | 危险的现象或事情不断地发生。周国平·《白兔和月亮》:“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
纸里包不住火 | 亦作'纸包不住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