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声载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详细解释
做事甚得民心,到处充满歌颂德政的声音。
百科解释【名称】颂声载道【解释】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威王自周返齐,一路颂声载道,皆称其贤。”【事例】不但山西百姓~,就是山西官员,从巡抚以下,也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不但山西百姓颂声载道,就是山西官员,从巡抚以下,也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
例子李烈钧《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辛亥革命》:“邀请商会派人会同发还原主认领,秩序井然,一时颂声载道。”
基础信息
拼音sòng shēng zǎi dào
注音ㄙㄨㄥˋ ㄕㄥ ㄗㄞˇ ㄉㄠˋ
繁体頌聲載道
感情颂声载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交口称赞
反义词怨声载道
英语win popular prai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意思解释)
- 家徒四壁(意思解释)
- 为法自弊(意思解释)
- 别有心肝(意思解释)
- 白饭青刍(意思解释)
- 翻手为云覆手雨(意思解释)
- 各显身手(意思解释)
- 握云拿雾(意思解释)
- 旦种暮成(意思解释)
- 尺蠖求伸(意思解释)
- 口中蚤虱(意思解释)
- 你推我让(意思解释)
- 暗约私期(意思解释)
- 抽抽搭搭(意思解释)
- 只鸾单凤(意思解释)
- 犯颜敢谏(意思解释)
- 处之晏然(意思解释)
- 幺么小丑(意思解释)
- 夜以继昼(意思解释)
- 敬老慈稚(意思解释)
- 下阪走丸(意思解释)
- 万别千差(意思解释)
- 荆衡杞梓(意思解释)
- 尽瘁鞠躬(意思解释)
- 断事以理(意思解释)
- 鸢肩火色(意思解释)
- 文无定法(意思解释)
※ 颂声载道的意思解释、颂声载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形而上学 |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
食不餬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张口结舌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鼠首偾事 |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
无为自化 | 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
盆倾瓮倒 | 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
杼柚空虚 |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 |
瓜字初分 |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肥猪拱门 | 谓自己送物上门﹐使人意外得财。 |
唐虞之治 |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
劳筋苦骨 |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
知情识趣 | 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 |
弹剑作歌 | 比喻怀才不遇。 |
公私两济 | 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匡衡凿壁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炳炳烺烺 | 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采声韵之美。 |
喜眉笑眼 |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 |
论千论万 | 指成千上万,数量极多。 |
小器易盈 | 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厚积薄发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糟糠不厌 | 糟糠:酒糟和米糠;厌:饱。连糟糠这样粗劣的粮食也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兼人好胜 | 兼人:胜过人;好:喜爱;好胜: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处处都想胜过他人,好胜心强。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信手涂鸦 | 信手拈来xìnshǒu-niānlái[toss;pickupatrandom;havewords,materialsetcatone'sfingertipsandwritewithfacility]随手取来。形容写文章等时词汇或材料丰富,能熟练运用信手拈来尽可惊。——宋·陆游《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 |
书功竹帛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