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皆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玉石俱焚。
详细解释
犹玉石俱焚。
百科解释犹玉石俱焚。
出处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基础信息
拼音yù shí jiē suì
注音ㄩˋ ㄕˊ ㄐ一ㄝ ㄙㄨㄟˋ
感情玉石皆碎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同归于尽。
近义词玉石俱焚、玉石俱摧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势不可当(意思解释)
- 心不在焉(意思解释)
- 东山之志(意思解释)
- 执鞭坠镫(意思解释)
- 以肉去蚁(意思解释)
- 袒臂挥拳(意思解释)
- 逸辈殊伦(意思解释)
- 肌劈理解(意思解释)
- 死心搭地(意思解释)
- 私仇不及公(意思解释)
- 劳筋苦骨(意思解释)
- 委肉虎蹊(意思解释)
- 祸乱相寻(意思解释)
- 事无三不成(意思解释)
- 笔下超生(意思解释)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解释)
- 镂肝鉥肾(意思解释)
- 批砉导窾(意思解释)
-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意思解释)
- 引为口实(意思解释)
- 一物不知(意思解释)
- 荆棘丛生(意思解释)
- 裒凶鞠顽(意思解释)
- 无坚不陷(意思解释)
- 会稽一战(意思解释)
- 二十一经(意思解释)
- 瞎七瞎八(意思解释)
- 咸遂濡泽(意思解释)
※ 玉石皆碎的意思解释、玉石皆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无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耳食之论 |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食之见”、“耳食之学”。 |
小里小气 | 行事吝啬,胸襟不宽广。 |
字挟风霜 | 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
移东补西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确凿不移 | 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
行侠好义 |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
橘化为枳 |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
物力维艰 |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
移宫换羽 |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
愤懑不平 | 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
两相情愿 | 两方面都愿意。 |
百凡待举 |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
洞察其奸 |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
亡国败家 | 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
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高车驷马 |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鼓衰力尽 |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
痛不堪忍 |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
仓卒应战 | 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 |
信使往来 |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
风雅兴寄 | 意思是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主张的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气和要求。 |
十二诸侯 | 是指春秋时期的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 |
颍滨遗老 | 1.宋苏辙晩年的别号。 |
秤不离铊 | 秤和砣原本为一整套衡具,比喻事物之相联系者不可使其分离。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縱記》劇:自古道:‘公不離婆,秤不離鉈。’《夢筆生花絃索樂府》:‘水不離波,秤不離鉈。’” |
削衣贬石 | 比喻省吃俭用。 |
神魂潦乱 | 形容精神飘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