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袂引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详细解释
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出处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基础信息
拼音rǎng mèi yǐn lǐng
注音ㄖㄤˇ ㄇㄟˋ 一ㄣˇ ㄌ一ㄥˇ
繁体攘袂引領
感情攘袂引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翘足引领、翘首引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急起直追(意思解释)
- 材能兼备(意思解释)
- 对不起(意思解释)
- 犀照牛渚(意思解释)
- 满腹狐疑(意思解释)
- 攀亲托熟(意思解释)
- 好善乐施(意思解释)
- 亡羊得牛(意思解释)
- 纨绔子弟(意思解释)
- 秀外惠中(意思解释)
- 久久不忘(意思解释)
- 吐刚茹柔(意思解释)
- 钻穴逾垣(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意思解释)
- 身退功成(意思解释)
- 筋疲力敝(意思解释)
- 海沸山崩(意思解释)
- 冶叶倡条(意思解释)
- 苦绷苦拽(意思解释)
- 神怡心旷(意思解释)
- 牛心拐孤(意思解释)
- 説东道西(意思解释)
- 三个世界(意思解释)
- 十大洞天(意思解释)
- 偏偏倒倒(意思解释)
- 闲不容息(意思解释)
- 失晨之鸡(意思解释)
※ 攘袂引领的意思解释、攘袂引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罪孽深重 | 孽:恶事;罪过。罪恶极重。也作“罪恶深重”。 |
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天人之际 |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
传檄而定 |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章决句断 |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
铁肠石心 |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
杀一砺百 | 犹言杀一儆百。 |
老虎头上搔痒 | 比喻不自量力。 |
燕巢卫幕 | 《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卫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湖吃海喝 | 放肆地大吃大喝 |
骤雨不终日 | 骤:急速;终:竟,从开始到末了;终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 |
咸嘴淡舌 |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
怨天怨地 | 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
咏月嘲花 |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
典册高文 | 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 |
一肢一节 | 见“一肢半节”。 |
禽奔兽遁 | 遁:逃跑。鸟兽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
操之过切 | 指处事过于急切。 |
龙生九种 | 见“龙生九子”。 |
必不得已 |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
重峦叠巘 |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同“重峦叠嶂”。 |
眉飞目舞 | 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
神清气茂 | 谓心神清朗,资质秀美。 |
鸿儒硕辅 | |
横徵暴赋 | (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千秋万载 | 犹千秋万世。形容岁月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