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基础信息
拼音fàng zhū sì yí
注音ㄈㄤˋ ㄓㄨ ㄙˋ 一ˊ
繁体放諸四夷
感情放诸四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近义词放诸四裔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热泪盈眶(意思解释)
- 轻描淡写(意思解释)
- 舞榭歌台(意思解释)
- 心若死灰(意思解释)
- 罕言寡语(意思解释)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意思解释)
- 别开一格(意思解释)
- 数九寒天(意思解释)
- 应权通变(意思解释)
- 心如木石(意思解释)
- 漫天遍地(意思解释)
- 流光瞬息(意思解释)
- 台柱子(意思解释)
- 泽及枯骨(意思解释)
- 淫辞秽语(意思解释)
- 热情奔放(意思解释)
- 覆舟载舟(意思解释)
- 粘吝缴绕(意思解释)
- 秦晋之缘(意思解释)
- 推干就湿(意思解释)
- 名门旧族(意思解释)
- 面由心生(意思解释)
- 雌牙扮齿(意思解释)
- 黄金入柜(意思解释)
- 优游不迫(意思解释)
※ 放诸四夷的意思解释、放诸四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弃重取轻 | 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
洗心革面 |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
扭亏增盈 | 扭转亏损,增加盈利。 |
抹稀泥 | 〈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
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蛮烟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诡计多端 |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
如潮涌至 | 像潮涌一样,比喻某种事物来势甚猛。 |
大吹大打 | 谓鼓乐齐作。 |
令人起敬 | 使人产生敬意。 |
毛羽鳞鬣 | 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
鼓舞人心 | 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
掣襟露肘 |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
气凌霄汉 | 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 |
剩水残山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东征西怨 |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等身著作 | 等:等同。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利缰名锁 |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
大煞风趣 | 同“大煞风景”。 |
物议沸腾 | 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
阴奉阳违 | 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违背,暗地里遵从,是阳奉阴违的反义词。 |
紫阳真人 | 道家传说汉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入蒙山遇羡门子,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紫阳真人。亦泛指仙人。 |
海上逐臭 | 比喻人嗜好怪僻。 |
惜春御史 | 唐代官名。掌护宫中花木。 |
硕果独存 | 硕果仅存shuòguǒ-jǐncún比喻存留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 |
畸形发展 | 不规则、不正常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