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靖节征士靖节征士的意思
jìngjiézhēngshì

靖节征士



靖节征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即陶潜。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征士。

详细解释

即陶潜。

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徵士。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靖节徵士。”亦称“靖节先生”。唐赵嘏《赠桐乡丞》诗:“若教靖节先生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靖节”。明无名氏《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子陵、靖节也来追。”明无名氏《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靖节归来五柳庄。”


基础信息

拼音jìng jié zhēng sh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靖节征士的意思解释、靖节征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旦夕之间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青山绿水 泛称美好山河。
浪费笔墨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凤协鸾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动手动脚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随时随地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令行禁止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城狐社鼠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箪食豆羹 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惊风扯火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性命关天 犹言性命交关。
满腔悲愤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悲痛愤怒。
零零散散 分布得很稀,不多。
岿然不动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鼎足而立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俯仰随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漫天要价 无限度地乱要价。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
视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群星璀璨 1.天上的繁星闪烁发光,美丽耀人,光彩夺目。2.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犹如很多星星闪耀一般。也可用来形容具体的实物(少数)。
锁厅举人 应锁厅试的考生。
仰视俯育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五州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明鉴未远 明鉴míngjiàn∶明亮的镜子∶指能够引以为戒的明显的前例∶明察,洞察。旧时称颂人有见识有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