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详细解释
修订本参考资料:心气平和,不急不怒。三国˙魏˙阮籍˙乐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亦作心平气和。《朱子语类.卷一一.学五.读书法下》:「读书闲暇,且静坐,教他心平气定,见得道理渐次分晓。」
百科解释心平气定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出处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例子宋·苏辙《汉武帝论》:“士大夫心平气定,高不为名所眩,下不为利所怵者,类能知之。”
基础信息
拼音xīn píng qì dìng
注音ㄒ一ㄣ ㄆ一ㄥˊ ㄑ一ˋ ㄉ一ㄥˋ
繁体心平氣定
感情心平气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平心静气
反义词心浮气躁
英语be in one's sober senses(without protes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释)
- 一反既往(意思解释)
- 子丑寅卯(意思解释)
- 置身事外(意思解释)
- 南冠楚囚(意思解释)
- 娓娓动听(意思解释)
- 贫贱之交不可忘(意思解释)
- 楚界汉河(意思解释)
- 进退为难(意思解释)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意思解释)
- 马尘不及(意思解释)
- 七大八小(意思解释)
- 求荣卖国(意思解释)
- 否极泰至(意思解释)
- 智穷才尽(意思解释)
- 众少不敌(意思解释)
- 昧死以闻(意思解释)
- 方圆可施(意思解释)
- 戮力壹心(意思解释)
- 昏头打脑(意思解释)
- 艳绝一时(意思解释)
- 投刃皆虚(意思解释)
- 招降纳附(意思解释)
- 稀句绘章(意思解释)
- 狗颠屁股(意思解释)
- 眼不著砂(意思解释)
- 洽闻博见(意思解释)
- 风流警拔(意思解释)
※ 心平气定的意思解释、心平气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经丘寻壑 | 指游览山水。 |
我武惟扬 | 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
窃玉偷香 | 比喻引诱妇女。 |
视人如子 | 见“视民如子”。 |
燕巢飞幕 | 同“燕巢于幕”。 |
印累绶若 |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
此地无银三十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暗绿稀红 |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篝火狐鸣 |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
风清月皎 |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鹅行鸭步 |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胡思乱量 | 犹胡思乱想。 |
不好不坏 | 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不突出的。 |
瑜不揜瑕 | 见“瑜不掩瑕”。 |
调墨弄笔 | 谓玩弄文字技巧。 |
步步莲花 |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
兴妖作孽 | 妖魔鬼怪到处闹事作乱。比喻小人兴风作浪,为非做歹。 |
赌誓发原 | 犹言赌咒发誓。 |
送眼流眉 |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
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宫车晚出 | 宫车: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宫车迟迟不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
慌做一堆 | 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
并无二致 | 没有多大区别。 |
义断恩絶 | 指情谊完全决裂。 |
简墨尊俎 | 谓文墨交往﹐宴饮游从。 |
威动海内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人言凿凿 | 指人们的传说好像有凭有据,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