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再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详细解释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百科解释指重犯同样的错误。【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出自】:《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示例】: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出处《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例子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yī wù zài wù
注音一 ㄨˋ ㄗㄞˋ ㄨˋ
繁体一誤再誤
感情一误再误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辨形“误”,不能写作“物”。
辨析一误再误和“将错就错”;都有不接受教训;不改悔的意思。但一误再误指没有好的发展;错误加深了;“将错就错”指有依据错而反成一件好事的意思。
谜语两误
近义词知错不改
反义词知错改错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老奸巨猾(意思解释)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释)
- 正名定分(意思解释)
- 汗如雨下(意思解释)
- 见利思义(意思解释)
- 富商巨贾(意思解释)
- 有志难酬(意思解释)
- 立锥之地(意思解释)
- 坐地自划(意思解释)
- 一碧万顷(意思解释)
- 发言盈庭(意思解释)
- 狗尾貂续(意思解释)
- 石尤风(意思解释)
- 尺竹伍符(意思解释)
- 秀才人情纸半张(意思解释)
- 不可同年而语(意思解释)
- 同源异流(意思解释)
- 胜不骄,败不馁(意思解释)
- 恫瘝在身(意思解释)
- 久梦初醒(意思解释)
- 祛蠹除奸(意思解释)
- 不习地土(意思解释)
- 以容取人(意思解释)
- 秋风红叶(意思解释)
- 鬻文获财(意思解释)
- 行若由夷(意思解释)
- 拾零打短(意思解释)
- 借故敲诈(意思解释)
※ 一误再误的意思解释、一误再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迁于乔木 |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
换汤不换药 |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
大街小巷 |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 |
一丝一毫 |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
旁门歪道 | 指不正经的东西。 |
一口三舌 | 比喻唠叨、话多。 |
如获至珍 | 见“如获至宝”。 |
劝善戒恶 | 见“劝善惩恶”。 |
计无由出 | 同“计无所出”。 |
自郐无讥 |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麟凤龟龙 |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
言扬行举 |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热锅上蝼蚁 |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
萱花椿树 | 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
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扣盘扪钥 | 见“扣盘扪烛”。 |
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
万赖无声 |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 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 |
天壤之觉 |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隐隐绰绰 | 隐隐约约。 |
风卷残雪 | 卷:收。大风把残存的雪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 |
互为标榜 |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
发奸摘覆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故甚其词 |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
蜀鄙之僧 |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文中暗喻天资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
云里雾里 | 好像身处云雾之中,形容迷惑不解的样子:他这番话我听的~的,始终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
六卿分晋 |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晋室瓦解,最后分立为赵、韩、魏三国,史称“六卿分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