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再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详细解释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百科解释指重犯同样的错误。【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出自】:《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示例】: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出处《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例子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yī wù zài wù
注音一 ㄨˋ ㄗㄞˋ ㄨˋ
繁体一誤再誤
感情一误再误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辨形“误”,不能写作“物”。
辨析一误再误和“将错就错”;都有不接受教训;不改悔的意思。但一误再误指没有好的发展;错误加深了;“将错就错”指有依据错而反成一件好事的意思。
谜语两误
近义词知错不改
反义词知错改错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疾裘妒枕(意思解释)
- 俯首听命(意思解释)
- 唯唯连声(意思解释)
- 百思不得其解(意思解释)
- 胡为乱信(意思解释)
- 欲得而甘心(意思解释)
- 清灰冷灶(意思解释)
- 金石之言(意思解释)
- 判若天渊(意思解释)
- 电照风行(意思解释)
- 愁颜赧色(意思解释)
- 威信扫地(意思解释)
- 各有所短(意思解释)
- 狐裘蒙茸(意思解释)
- 黄尘清水(意思解释)
- 九年之蓄(意思解释)
- 一心一德(意思解释)
- 半丝半缕(意思解释)
- 不矜不伐(意思解释)
- 小家子相(意思解释)
-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意思解释)
- 荆钗裙布(意思解释)
- 坐树无言(意思解释)
- 恬然自足(意思解释)
- 义无他顾(意思解释)
- 喜怒无度(意思解释)
※ 一误再误的意思解释、一误再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鬼设神施 | 设:筹划;施:实施。神鬼所设计的。形容安排极为巧妙。 |
名扬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材疏志大 |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挂羊头,卖狗肉 |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
计无由出 | 同“计无所出”。 |
蚍蜉撼大木 |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地丑力敌 |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
书符咒水 | 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
胸有悬镜 |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
倚官仗势 | 倚、仗:依靠、凭借。倚仗官府的权势(欺负人)。 |
作浪兴风 | 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
通古博今 | 同“通今博古”。 |
火急火燎 | 犹火烧火燎。 |
不弃草昧 |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金迷纸醉 | 形容使人沉醉迷惘的繁华奢侈的环境。也形容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也作“纸醉金迷”。 |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 |
应变无方 | 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
熊罴之祥 | 熊罴:猛兽;祥:吉兆。生男的吉兆。 |
慨然允诺 |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
布衣粝食 | 见“布衣蔬食”。 |
忠驱义感 |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大有文章 |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
引虎入室 | 犹言引狼入室。 |
征敛无度 |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
陶侃运甓 | 陶侃运甓指陶侃无事时,不愿悠闲自处,早晨将砖搬到屋外后,到晚上再搬回屋内。 |
蟒衣玉带 | 古代贵官的服饰。 |